今天刷到之前帮扶村里的一个水滴筹,白血病,要筹50万。
我们那个村,属于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人均年收入不足一万元,普遍文化水平低,家庭人口多,女性地位低,生活负担重,居民医保待遇也不高。
患这种大病,是真的需要帮助(国家各种救助完不一定需要50万这么多,但对于这种家庭来说基本没有什么抗风险能力,余下自付的部分也有很大压力),但一个礼拜了,只筹到不到一万元,大部分人捐款都是五块十块。
以前也有过认识的人白血病发水滴筹, 是个医生,主任,筹100万。
很快,我印象中只有三四天,就筹够了。
当时我还是学生,对别人无意问的一句“这个主任还需要筹100万?”表示不解,那可是100万啊,100万感觉是我几辈子都够不到的数。
后来我工作了,我挣钱了我存钱了,想起来这位主任,也后知后觉了解到,以他所在的地域、单位、职务、工作生活情况、甚至当地职工医保待遇情况,他不需要向别人筹这100万。
这些年断断续续也看到过一些间接认识的人发的水滴筹。基本都是偏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生活不算穷,但扛不住大病。
跟那位主任比起来,可以说天上地下的区别,连房车变现的可能都没有。
可是只有那位主任很快筹够了100万。
其他人,在我还关注的时间段内,大多也就是筹到万把块到几万块。
真的感觉,这种靠个人、靠转发的捐助,好像会让帮助更多流向不那么需要帮助的人。
兜底救助,还是需要有统筹、有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