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观点,我还是挺赞同的。
「要坚持,不断的,输出内容。」
「做视频也好,写图文也好,写文字也好,录音下来也好,任何方式也好,一定要不断的,坚持输出」
「特别是 30 岁过后。」
输出内容,不是为了要挣钱,涨粉。
就是单纯的因为,大部分30 岁过后的生活,充满了大量的重复性。
重复性会导致思维僵化。
比如一复一日的,家务—孩子—重复工作。
而「输出内容」,更像是一场「反僵化训练」
输出内容到一定程度,便会无内容可输出。
就会想去汲取内容。
汲取—理解—加工—输出。这是一套完整的反僵化训练过程。
还有就是,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每天接受的信息太多了。特别是短视频那种轰炸式的灌输。
看的时间长了,会导致短时间内,脑子里同时存在大量难以处理的信息。
脑子没办法短时间处理这么多信息。
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1.要么,习惯性马上忘了。
2.要么,让他们混乱共存。
习惯性的马上忘了,会导致别的信息也容易忘记。所以有一种经常想不起来事情的感觉。
如果让信息们混乱共存,那么同样,生活中别的需要记住的信息,即便记得住,也是乱七八糟的。
而「输出内容」,首先是一个整理思绪的过程。
你总得想清楚自己要说什么,才能输出吧?
其次,「输出内容」这个行为,也是对脑子的一个浅浅的深度使用。。
这里说的「浅浅的」,是相对于「心流模式」来说,是浅浅的。
但是和日常的重复性的刻板行为,和刷视频的的惰性用脑来说,是深刻的。
所以,「输出内容」是一次锻炼用脑的行为。
可以抗僵化,可以减弱信息爆炸下的脑力钝化。
如果写出来的东西有人看,那就更好了。
能变现,那是命运的嘉奖。
不能变现,也算是对自己的锻炼。
最后想强调的是,不要怕被说拾人牙慧。
也不要怕文笔/拍摄技巧拙劣让人诟病。
勇敢大方的去尝试,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