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书很多,成篇累牍,一战相比却低调许多,但正如书中所说,二战是一战未完的延续与变态,不先看一战影响直接看二战理解上是不全面的,没有思想是凭空而成,事物的发展都有迹可循。
书籍一直强调现实的重要性,这倒与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不谋而合,读这本书你会惊讶的发现,其实德国在两次战前的文化、经济、科学发展,都是非常领先并且进步的,它一战前是欧洲将小学义务教育贯彻最好的国家,妇女社会工作参与度最高,重视技术,哲学文学科学艺术领域光辉灿烂,各方面世界的领头羊,它战争的一个动力还是推翻腐朽僵化的资产阶级,哪条看着都没什么错吧?然后它们一跟非理性主义与无视客观现实性结合,就脱缰野马不可收拾。书籍末尾以二战的开端为结束,提了几笔小胡子,我就信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说的,世界不知多少庸俗的野心家抽屉里放着那本《我的奋斗》。小胡子在搞社会建设与抓思想上确实有一套,要是哪个书念得不多却因为投胎技术好被放在了某个位置上的人,ta不能脱离低级趣味,ta没有高尚的社会理念,ta沉溺在权力的幻想里,那真是想起来就让人汗流浃背的事啊。
PS:为了看书我还去b站把佳杰列夫的《春之祭》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