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搬家到某书了,搬砖人小明。逐步将cpa备考经验细化,有兴趣的姐妹可以去看看。
——————————
我的 CPA 终于上岸了。考 CPA 之前财务知识基本为 0 , 学习能力一般 ,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三年过了专业课,第四年过综合,专业课每年两门全部一次性通过,把自己考试的经验和教训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大家避个坑。
一、各科目都通用的经验和教训
1. 关于选择科目
每年两门难易搭配。一般觉得会计审计和财管难战略经济法税法简单,不过也不绝对看每个人的情况。我前面没有规划好,有一年会计和财管一起考的,差点复习崩溃。当然啦如果是学有余力的,大家自由搭配考试科目。
2. 复习时间
3月开始听课加看讲义,到7月底或者8月上旬第一轮结束。8月份开始做题到9月下旬算第二轮。做题的过程中有不会的就会拿讲义看。9月底到考试期间算查漏补缺,一方面错题重复做,另外一方面讲义再反复看。这个时间其安排实很有个人特色,因为我是靠做题找手感的,如果做题量跟不上成绩会不好。时间和精力能跟的上的小伙伴可以按照老师讲课的进度来,我实在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所以只能自己瞎的规划时间,其实没有辅导班老师的科学。
3. 复习方法
这个真是因人而异,不过我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就是要搭建框架。不成体系的知识真的不算知识。个人觉得真正正确的框架应该是合上书能说出来里面讲了什么。比如合并财务报表知道它分增资和减资,又分同控和非同控,每一种情况合并财务报表是怎么处理的个别财务报表是怎么处理的。还要与长投、金融工具结合起来看。这样的话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不过整合知识需要的精力和基础要求太高了,所以我采用了降维版的,就是根据讲义的内容把知识点分成一块一块的,结合知识点(在书中的位置这个位置不是多少页,而是在这一页的底部还是中部还是上部)和上下知识点。这样我不做横向比较,要用到哪个知识点就想一想它在哪个小版块了,大概在书的什么位置,这样就相当于把知识点存在一个人为搭的框架上,用的时候掏出来翻一翻,错误率也比普通的记忆少很多。
4. 关于选择老师
我都是网上搜哪门科目哪个老师好,然后挨个去试听,一直听到我喜欢的风格为止。具体我听的哪个,在后面会详细说。
另外我一开始经验不足,只跟了基础班,一直到最后两门才听了冲刺班,发现冲刺班还是很重要的。
5. 做题
我的做题不是看题,心里想答案然后对答案。而是在电脑上写出我的作答,然后跟答案比较,错的题目圈出来做第二轮甚至第三轮。
6. 最重要的一点
考CPA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努力和坚持。不要轻易做出放弃考试的决定,因为如果去考最差也不过是不通过。我考专业课的三年里,每年都觉得我只能考一门另外一门要放弃,但是都努力到了最后然后都过了。里面也有运气的成分,但是就算是运气也得我去考才能有不是?
二、每个科目的具体情况
1、会计
一开始网上都推荐听张志凤的,我试听了一下实在不是我的风格,试了好几个老师都太专业了对我这种小白很不友好,后来找到了高志谦。他的风格实在太适合我了,上来先讲例子再引申出知识点,上课偶尔还有点小幽默。
当时我还处在只知道听基础班的阶段,不知道冲刺班的效果。基础班从头到尾听了一遍,难的章节在第二轮的时候还回听了。复习方法就是听课看讲义做题,轻一的题目一道一道做过去。这样的缺点是花的时间太多了,都把我复习崩溃了,好处是没有什么黑马,因为不知道重点,知识点全都复习了。
2.审计
没什么好说的,听斯尔金鑫松的课。长得好讲得好态度好语速好,难得的好老师,现在连我家小朋友都动不动就说你家金鑫松老师。我审计自己完全没动脑子,都是跟着他的进度,他让背啥我背啥,他让看啥我看啥。从他的行者班跟到了飞跃班。
斯尔网校在淘宝有旗舰店,但是他家的客服真的不行,买了课淘宝没提醒,得自己去下载APP自己激活,后续的各种提醒才会来。简直是个BUG。我第一次买的时候不知道,坐等通知,结果开课都半个月了也没建个提醒。还是后来网上搜了搜才知道的。
虽然但是,老师的优秀足以弥补客服的不行。
3.财管
财管我只听了闫华红的课,中规中矩吧。能讲清楚,但是得自己整理思路。我对财管没有好的方法,完全就是做题加背,能过一部分靠努力一部分靠运气,还有一部分靠不放弃。我那年会计和财管一起考的,注意力都在会计上,财管的时间稍微少一点,到9月份觉得过不了想放弃,思前想后了一个多礼拜觉得不甘心前面的努力,咬牙坚持了下来。最后去考的那年特别难,学的好的也没有特别有优势,大家都是没做完,没想到居然62分过了。
4税法
税法也没什么方法,就是听课看讲义背加做题。背税法就用了我前面提到的降维版的框架方法,在增值税那里特别有用。CPA难度其实稍微大一点我,主要在坑多。所以近三年的真题还是建议要反复刷,轻一的题目有时间也建议都做。
我当时听的王喜亭的课,中规中矩,我后来看网上说刘颖讲的挺好,不过没听过。
5.经济法
经济法当时都没怎么看书,听了郭守杰的课。我很喜欢他的风格,讲的清楚,还有点冷幽默。而且把他的习题班听完了,很有用。因为我发现每年的背景虽然不一样,但是问的问题有重复的。经济法就是听课,做题尤其是做主观题。这个可能有运气的成分,建议大家慎重参考。
6战略
听的斯尔于竟博的课。当年战略老师选择错,听了两个老师的课一共听了三章,实在觉得太枯燥就放弃了中止了复习。到9月初的时候不知道咋发现于竟博的课,长得好讲得好节奏好,想想如果今年不考就放弃了实在太可惜了,就听了他的飞跃班,照着他的飞跃讲义背。反正跟听金鑫松的课一样,他说背啥就背啥,他说干啥就干啥。然后也过了。关键他提供联想记忆法,我再结合自己的降维版框架思维,真的降低了不少难度。
话说斯尔的老师真是既年轻又好看。
7. 综合
综合听的斯尔的,卷一是金鑫松讲的,不过行者班中的税法另外一位陈老师来讲的。飞跃班就全程金鑫松。卷二的行者班是于竟博,飞跃班是郭劲男。
先说优点,老师讲的真是可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前后知识点联系也很可,很多我在专业阶段晕晕乎乎的知识点在这里被他们讲的明明白白。我当时都感慨为啥专业阶段金鑫松不讲会计于竟博不讲财管。他们每节课后面的寄语我超级喜欢,很鸡汤有时候也很鼓舞人。
缺点也很明显,内容删减的很大胆。这样复习起来比较容易压力也不大,但是碰上黑天鹅真是没辙。所以我是斯尔的课加99记,配合彩云笔记查漏补缺。
写在最后:
CPA是一个长期坚持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努力,中途有无数人想放弃,也有无数人已经放弃。希望大家都能慎重,慎重的开始慎重的结束甚至是慎重的放弃。最后无论如何,祝大家都能顺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