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的,我跟这些同事就是好到这种地步,她们不会跟我计较一些物质上的东西,平时吃吃喝喝也是互相请客、互相送的(我来之前她们都是AA制),因为我喜欢这种互相买单的感觉,我觉得朋友之间算太清楚显得生分,你来我往的才越走越近(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习惯,而且那种只进不出的,我也会让他有多远滚多远)。我也很喜欢给大家送礼物,东西也许并不贵重,可能只是家里寄来的一些土特产,只是给小朋友买本书,但是这种心意真的很容易拉进彼此的距离。如果对方有小孩,那么送小朋友礼物比送大人更好。你关心他的孩子,他会对你更亲近。
送礼物要注意,平时要留心。比如A姐姐有两个女儿,我每次都会两个小孩都兼顾到。大的送书和文具比较多,小的送玩具饰品比较多(因为小的很爱美)。今天大的过生日,我送了她一本书和一套本子,这是常规操作,还送了她一瓶防晒。为什么呢?因为之前她提到过,她晒黑是因为她觉得妈妈给她买的防晒有点油,她不愿意涂。所以我就买了一瓶我用起来很清爽的防晒给她,并且说明了送这个的理由,她和她妈妈都特别开心。同时,我也送了二宝爱莎假发辫子。因为之前有一次A姐姐发视频给我,小家伙在精品店戴着这种辫子照镜子,一直不肯走。我知道A姐姐没有买给她,所以这次就买了这个送她。一般我送东西都是平时观察到对方喜欢的、需要的,然后选一个合适的机会送。比如生日、六一、小朋友开学、一些传统节日什么的。几乎所有收到我礼物的人都会感慨“太有心了”“太细心了”之类的。今年六一,我给B姐姐的小孩买了玩具车(他最爱车了),B姐姐说,她这个当妈的都没我这个姐姐细心,还想着给小孩过六一。这样几次之后,别人可能很难不喜欢你了。
当然,我的朋友也不是单纯靠礼物换来的。最主要的还是“聊得来”,这也是所谓社交🐮🍺症的最主要特征吧——能聊。首先,我是一个挺健谈的人,本身话就比较多。而且,毕竟学了这么多年文学,驾驭语音的能力多少还是比其他人强点儿,这算是为社交🐮🍺症打了个基础。其次,我是一个善于主导话题却愿意配合他人兴趣点的人。意思就是我会很耐心地听别人说的内容,大部分时候愿意配合聊别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又比较善于把控节奏,可以随时把话题引到我想说的事情上来。比如说,很多同事都比我大几岁,他们大部分已经结婚生子,聊得最多的就是小孩和婆媳关系之类的话题。我本身对这些话题是完全不感兴趣的,但是在别人说的时候,我会给足尊重,会尽量认真听,能给意见建议的就给意见建议,给不出或者不想给的就表示理解,说一些“培养一个小孩确实不容易,做妈妈真的太辛苦了,你真的做得很好,我觉得我做不到你这个程度”“你家小孩真的培养得很好,很有礼貌”之类的,很多时候,对方只是说出来排遣一下情绪,你表示一下理解和认可就足够了。实在做不到这些的时候,或者对方说的内容你实在听不进去的时候,就给出一些最基本的回应,比如时不时点一下头,或者“嗯”一下,表示你在听,拿出“虽然我给不了什么建议,但我是个忠实的听众”的态度,那一般的聊天就能应付过去了。
如果要培养比较亲密的关系,那么一般需要长时间的接触以及至少一次的深聊。至于深聊聊些什么,要根据双方的经历和当时的情境而定。主要就是涉及到对自我的剖析,对你们关系的认知或者对对方的看法,走心一点,真诚一点,一般这种深聊之后,你对于对方的意义就会不太一样了。他会觉得,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你的样子,或者你理解了别人理解不了的那个他,或者你们之间的关系跟别人不一样。一旦他认定了这个,那你和对方就会向彼此迈进一大步。
所谓的这些套路,其实以前我也没想过。今天看好多人求经验分享,我才考虑了一下这个问题。说到底,套路都是给一般关系的,真正特别亲密的关系还是靠三观一致+真诚相对。目前同事里跟我最要好的几个,是我真的喜欢她们,她们也真的喜欢我。我对她们用心,她们也对我用心。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会想着对方,有什么困难、烦心事第一个想到跟这些人分享,会聚在一起聊八卦,也会互相鼓励运动减肥。我会督促她们学习,提醒她们提升学历、催她们考级考证、帮她们评先评优;她们会关心我的生活,陪我过节、为我庆生、传授工作经验给我。我们都希望对方能变得越来越好,希望我们姐妹几个都能幸福快乐,升职加薪。这在同事关系里非常难能可贵。
同事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因为本身你们存在一定的竞争。我很庆幸,我的单位这种竞争非常小,同事们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才让同事变成朋友成为了可能。如果你的单位里,这种可能性非常小的话,那也不必强求,大家就做同事也蛮好。但是,做不成朋友也千万不要成为敌人,因为你不知道谁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处理好人际关系其实是在为自己铺路,是在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目前,我靠A姐姐得到了很多职场经验和单位内部消息,靠B姐姐拉近了跟老大的关系(她是老大近亲),靠C姐姐熟识了分厂老大,靠D、E两个小姐妹了解了很多一线部门的消息。一年时间,我的关系网已经铺满了所有一线部门和一半以上管理部门,中层以上领导有一半左右跟我有或多或少的私交,几个小姐妹都在为我的晋升铺路、出主意。在国企,这种情况下,路已经很好走了。
今天有点匆忙,说得有点乱,说到最后也不是啥技巧和经验分享了,反正都是真实想法,不知道对大家来说有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不管怎么说,都希望大家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社交🐮🍺也好,社交恐惧也罢,只要自己觉得舒服,怎么样都无可厚非。过上真正自在、幸福的生活已经强过世间的大多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