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5姐

备注:
https://www.lukou.com/user/2237
从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

【育儿育心育自己】“你说的懒不是懒”

儿子班上有个好玩的现象:每天总有一个或者几个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请假。所以我就经常撩拨他:要不我给你也请一次呗,你正好可以睡懒觉,我也清闲一天不用大清早就爬起来送你上学?
儿子👦🏻“言辞拒绝”,还吐槽我“妈,你咋能这样?不能撒谎!”
我跟他说:那请假的十个有七个都说是“肚子疼”,你真以为ta们都是肚子疼?
儿子👦🏻又说:那请假的都是ta们的家长啊?
我说:你以为家长就都不会讲假话吗?那我现在在干啥呢?不是正“预备”讲假话嘛[鹿呵呵]
……
————————
“肚子疼”这个梗也是多年前听一个老师讲起的,他(没错就是个男老师)说这几乎是一个“万用请假理由”,谁知道“肚子疼”到底是什么情况,吃坏了、喝凉了、生理了……一般不严重的去医院也检查不出来。忽然想起那英的一句歌词,套了进来:ta们说的“肚子疼”不是“肚子疼”
……
————————
想起我在咨询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感受:
经常有年轻的来访者陷在自己当下的人生困境中久久不得脱困,迷茫又无助地时候会说自己“懒”,并由此沮丧、难过、自责。每当这时我也会陪着ta们一起感同身受情绪的起起伏伏。

我相信ta们说的每一句话,我也相信ta们在生活中确实有一些“懒”的行为。但我总是在想,这些所谓自我批判的“懒”的背后:
是谁第一次用这个字来命名ta们的行为的?
是谁让ta们在一次次交流中内化了这种“批判”?以至于到了后来不需要别人的指责ta自己就对自己射出无数批评的小剑
窝在自己的小窝里不向外面的世界迈出新的步伐,除了“尽人可评”的懒,“在小窝里窝着”难道不是舒服又安全的体验吗?
不敢向前走,不想踏出舒适圈,要么就是不想面对曾经失败的体验,要么就是对未知的“惧怕”,我想,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也需要鼓励——有来自别人的,也有自己给自己的。

但无论如何,先理解自己,明白“你说的懒不是懒”才会是改变的第一步。

❤️

Ta的路标

  • 专辑初体验
  • 赞不绝口
  • 爱转发
  • 小路灯

下载路口APP

手机扫描二维码
把路口装进口袋

首页精选栏目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34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111 ICP备案号:浙ICP备2022033973号-2

证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