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我的情况,我一共考了两次,一次是去年下半年,在职复习,一次是今年上半年,在家全职备考,都是参加的省考,两次分数相差0.5分,但是因为今年上半年的题比较难,所以分数含金量比较高,说全省前十名也是自己估计的(因为不会有这个排名),但是根据我和我朋友看到的全省其他职位的一个情况,只看到过一两个超过我的,所以这个排名是没有夸大的成分的。
接下来讲一下我的学习方法,是按照全职备考的经验来的,在职的有问题可以在评论问我,毕竟这个我也挺有经验的[哭笑]
首先先确定自己的目标,比如我的目标很坚定,一直是我所在的省的省会城市的职位,竞争比较大,所以我每个版块都没有放弃,毕竟每一分都很重要。而有的专业或者有的地区竞争没有那么大,对于数学或者常识不太好的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复习情况适当放弃。但是要考三不限或者省会城市或者热门岗位的,真的建议每一个板块都好好学!!
然后是我的备考情况
备考时间:一个半月
工具:ipad+pencil,打印的真题
用到的app:粉笔,滴答清单,forest,goodnotes
因为我的自制力特别差,所以我用滴答清单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表,每天做什么都写在上面,最主要的是一定要坚持。
我的日常学习主要是把时间分成三块,周一至周六早上言语和判断交替进行,主要是做真题。因为我去年考试的时候已经听过一遍课了,所以今年没有听课直接做题。但是对于没有听过课/自己基础不扎实的,强烈建议先把课听一遍,对整个公务员考试各板块的考察内容、考察方式还有解题方法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课程的话我的建议是就是粉笔啦,体系很完善,授课思路也很清晰。说回时间安排,周天的早上是雷打不动参加粉笔的模考。然后每天下午的时间是学习申论,我是听的张小龙的课。晚上就是做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以及听粉笔模考的解析课
具体怎么复习的我按照考试的顺序来讲哈。
首先是常识这个可能很多人都会放弃,如果竞争小的话还可以战略性放弃,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考公务员而且大家的实力也越来越强,我是不建议放弃的哈。其实常识真的很有趣,我觉得是公考里面最有意思的一部分了!我是每天早上八点左右起床,然后会在喜马拉雅听一个小时的常识,我当时是在网上找了一本常识书的电子档,然后以这本书为基础,把喜马拉雅上听到的而书上又没有或者不完整的部分补充上去。或者进行一些方便自己记忆的总结(我字写得很烂请忽略)


然后是言语。这里我强烈推荐粉笔的赵晓曦,她讲得比较通俗易懂,很清晰,而且很少会出现让人觉得牵强或者故意去套答案的情况,我真的觉得很不错。没有基础的一定要先把方法精讲听一遍(不限于粉笔或者赵晓曦),因为言语的题型比较多比较杂,这就需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体系,清楚针对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现在的课程一般会把讲义和笔记都发给你,但是我还是建议自己做笔记,一个是加深印象,二是更容易帮助我们建立起整个知识的体系,有空的话还可以自己画一下思维导图。
言语这个东西,切忌用语感做题,对我们一般人来说,这样会死得很惨,不要觉得这个我读着觉得特别顺就选了,一定要用方法去理性分析。比如中心理解题,转折之后是重点,那么看到“但是”“然而”这样的词马上就要敏感起来,不要把文段都读了一遍了对整体的结构还是晕的又要再去读一遍。这几年言语题目的文段越来越长,阅读量很大,这就需要我们对解题技巧特别熟悉,对不重要的内容一定要略读,比如中心理解题举例子的部分,解释说明的部分,瞄一眼就可以走了,千万不要反复去读去研究哎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我们不需要读懂它的意思,只需要判断出这不是重点句就可以了。还有一个老大难是选词填空,这个也千万不能靠语感!其实公考里面有的词汇真的会反复考,这些热点的词就一定要掌握他们的意思和用法,这个时候我要推荐一下赵晓曦出过一个课好像叫成语那些事儿,把考试的热门词汇和意思相近容易弄混的词放在一起讲的,会教你分析这些意思相近的词如何区分以及他们分别的用法,对考试真的很有用。然后就是自己平常尽量多的积累词语,我是做题里面碰到的自己拿不准的都会记下来加深印象。平时做题的话我是以真题为主,因为不习惯在app上做题,我用的是纸质版的真题,15道题一组,我一上午(9:00-12:00)的做题量其实不多,一般在5组左右有时候更少,做的时候会卡时间,调一个闹钟,最开始是15分钟,然后慢慢缩短时间,最后练习会固定在13分钟内做完,一定要在做题是给自己紧迫感,养成快速的习惯,考场上才能不慌。然后剩下时间是主要在分析总结上,我比较习惯考粉笔的解析,对完答案会对照粉笔的解析看一下自己问题出在哪儿,跟着解析学习粉笔的解题思路,然后进行总结,当然,有的时候答案也会比较牵强,这个时候不要钻牛角尖,主要是解题思路的学习。
接着是判断推理,这一块我觉得只要掌握了方法正确率还挺高的,而且能比较稳定。我听的是聂佳的课,这位姐是真的厉害,她说自己没有逻辑思维,都是用方法硬做,感觉就是我本人了太适合我了。跟着她的视频学了之后感觉确实讲得很好,方法简单粗暴有效。和言语一样,判断我也是放在早上,做一组题然后对答案自己分析总结。判断要注意的是,现在图形推理题型越来越多,考察方式千奇百怪,所以一定要学会总结,了解新题型。粉笔模考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会第一时间把各地出现的新题型拿来教研然后体现在自己的模考题目当中,而且他们在解析中会着重进行讲解,所以图形推理我觉得模考题目还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其实要说什么特别的经验,其实我真没有,就是把考试讲的方法吃透,我没事儿就会翻我的笔记,在最开始做题的时候,我会对照者笔记,每道题考察的什么知识点,我就翻到相关的笔记,真的是对着笔记上记得方法知识点来做题,这样做题确实很慢,但是我觉得对我还是有用的,到后面自己脑子里面对知识点都很熟悉了,看到题能够快速地反应过来应该怎么做,怎么去判断选项,后期速度和正确率很自然就提高了。
然后是数资,很多文科生或者女生可能害怕做这两个板块的题目,但是相信我,不要怕好吗!!!资料分析可以说是最容易拿分的了!一套卷子20道资料分析,做对18道根本没有问题!!90%以上的正确率,其他模块哪个能做到!!还有数量关系,姐妹们不要怕!我高中数学最低考过70多大学压根没学过数学我都没在怕!我们不是专门学数学的,没人要求我们必须全对啊,我们是跟自己的对手比,超过对手就是胜利!一套卷子15道数量关系题目,不可能全都是难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掌握那些基本题型,熟悉它们的公式啊解题方法,在考场上能迅速把这些基本的,简单的题型找出来,把它做对,不要去想我只有20分钟啦,15道题做不完,你要做的只是把最基础的五六道题做对就可以了,剩下的题目,你再根据自己做了的题目的选项,合理地猜就可以了啊!猜对两道题不过分吧!这样你的数量正确率基本可以在50%左右了,这个正确率在公考里面真不算低了。(当然有的地方题量确实比较大,实在没时间数量就放弃吧,万一全猜就猜对挺多呢,就像今年山东的数量)
具体老师呢我强烈推荐齐麟!他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有一个刷题组,就是会帮你做一个计划,每天练习一组数量+资料,每天会发布当天的题目。然后你跟着做就可以了,讲解视频也讲得很清楚。


最后讲讲申论,这个其实我练得比较少,所以感觉没啥资格传授经验。虽然给自己安排的是每天下午做申论,但是很多时候我都因为不想看不想写跑去背常识了(大家不要学我,申论一定要多练习!)。最后我申论还是得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我总结了一下可能是我的小题答得比较好,我觉得大家还是要重视小题,大作文虽然分多,但是每个人的文章就那么一点点阅卷时间,除了那些写得特别好的或者直接跑题的,大家分数差距真的不是很大!而小题就不一样了啊,按点给分,写到了就得分,不确定性比大作文小多了。
说说方法,我是听的张小龙的一个讲去年国考真题的课,课时不长,但我觉得挺有用。当然,他这个人的风格比较额……特别?反正喜欢的很喜欢不喜欢的也很多,普通话不标准,而且上课喜欢骂人,所以对他的评价挺极端的。但是不可否认,他的总结归纳能力是真的强,看他做小题我觉得自己仿佛是的傻逼。明明这个重点我也找到了,但是在答案的组织上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或者句子来形容,而他的表述就非常准确、妥帖。
申论听课的话一定要提前把老师要讲的题做一遍(不限于张小龙的课哈)。我会在听之前自己做一遍,自己在材料里面勾画重点,然后再听课,用另外一个颜色勾画老师在材料里找的重点,这样就可以清晰对比出你们在重点的把我上是不是一致啦。然后再把自己的答案和老师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问题进行总结。我做了几次就发现,在找重点上我和老师其实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在如何把这些重点总结归纳转化为答案上,真是天差地别(我申论做题的本子找不到了,不然可以拍给你们看,几乎一片红,每句都需要好好修改)。下面👇🏻我放了两张我的申论讲义的图。第一张两个颜色分别是老师和我勾画的重点,第二张是做完后对自己问题的一个总结,而且我对比了一下张小龙和其他机构的答案,确实他的更简洁也更全面,总结得真的很好了。


暂时就是这么多啦,以上所有只是我个人的学习方法,也可能有不合理或者不够好的地方,仅供参考哈,大家还是要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我补充的可以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