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理论是股票技术中最重要的三大理论之一,很多朋友都知其然,或者说看到人家画出浪级结构图了,嗯,不错,是那样,可等到自己想画的时候就不会了。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K线并非直线上涨或下跌的,中途有波动……那种波动算不算一浪?多大的波动算作一浪?波动几天算作一浪?这才是纠结所在。 究其原因,是大家把“五浪涨三浪跌”从一整套技术中单独提出来当作简版波浪理论了,忽略了它的两个重要基础:黄金分割数和斐波那契数列……
直接看图:我们用深交所某创业板股票举例。

图中首先看到自长期下跌之后的一轮反弹,反弹21天后在突破前期高点时收出一根长上影线,第二天不再创新高且收阴,这个时候如果盖住后面的走势,只看到这里,我们是无法确定它是超跌反弹一下还是开始走牛的,对吧?也就是说鱼头部分吃不到!
但有趣的是,我们把那第一个大十字星的收盘价除以起涨的价格,刚好趋近于1.618黄金分割数,这就第一次值得注意了……当回调五天后再次收出一根长阳的时候,我们认为它是要走牛了!因为它的回调幅度很小……那么这个时候买入的话,什么时候卖出呢?
衰减效应——如果第一浪涨幅1.809倍,那第三浪涨幅就是1.618倍;若第一浪涨幅1.618倍,那么第三浪涨幅就该是1.500倍,第五浪涨幅1.382倍;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所以我们静等赚了50%后选择卖出,它果然又收出一个长上影线作为阶段高点!(这个庄家可真讲规矩,应该是个老炮儿)之后看着它横盘震荡整理,整理了两周并没跌掉前面一根长阳的幅度,那么,确定这是第四浪,后面还有第五浪!于是看到那个阳包阴结构的时候,果断进入,等待1.382倍的最后涨幅。

前面文字中我两次提到同一句话:回调幅度很小——这很关键,波浪理论的五浪上攻过程中,第二浪和第四浪的回调,是不能回调下第一浪和第三浪一半以上幅度的!如果你看到第四浪回调下来到了第三浪起涨的位置,那就没有五浪上攻了,而是形成头肩顶的右肩部分了。

如上图,盖住后面的走势,也要看得懂!回调吞没掉了刚刚的涨幅,那就不是回调,是下跌。跟前面的形态对比,上图最左边那根大阴线之后的20天,形成一个平台,20天都不能吃下最左边两条阳线的涨幅,这才叫第二浪。
还是这段区间,我们看下图中的买卖点在哪儿?

每个人都有那种体验吧,很多时候我们买到大牛股的绝对底部了,买完之后总不涨,熬不住了卖掉后它就开始疯涨,对吧?或者有人喜欢追涨停,认为一个长期磨叽的股突然放量涨停了就是开启一轮行情的开始,赶紧追进去,结果追进去它就开始回调!敢情就涨那么一下么?
你参与的时机不对——上图就是很明显的这两种庄家操盘手法,磨耐心~拉一下试盘~再磨耐心,这种模式。我们参与的时机是图上标注的紫色位置!回调时三次下探在同一平台,可就是不肯补上前面的跳空缺口,因为前面那个缺口之下就是庄家的成本价!
所谓事不过三,回踩三遍就该拉升了(如果回补缺口,那就是准备真的跌下去),那么拉升之后我们什么时候下车呢?看成交量……上涨中途是不放量的,一旦开始在高位放出巨量,那就是顶。

回到第一张图,也就是这支股当前的走势,再说一次衰减效应判断持股周期:第一三五浪上涨分别运行了21天、17天、13天,a浪下跌是9天,标准的等差数列。那么,当前处于c浪下跌过程,或者5天或者13天后见底。但无论如何,佳创视讯这一轮行情走完了,下一轮行情恐怕要几个月之后,毕竟庄家也得劳逸结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