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在跟老公做安全座椅的功课(主要还是老公)。
中间有一天,我发了一篇笔记,写了一件老公在跟某品牌客服聊天过程的小事。笔记很短也没有加什么tag,更没有提到具体品牌。过了一周还是两周,这篇笔记突然进了流量池,多了很多评论,很多人纷纷提及了他们买的品牌和款式。
我们对安全座椅的预算一开始是千元内,认真调研后调整在1500左右。
笔记里评论区提到的品牌和款式,我也都去搜了,绝大部分都是3000往上,也有一些2000-3000的。品牌也都比较知名,不乏进口的高端货。不过无论是啥,都超过我们的预算了。
我不禁感叹,小红书上的人都好有钱啊。
在这种情况下,我(或者还有其他人)都有点不好意思说,我在这件物品上的预算没大家那么高了。
最后我们买的是我的那篇笔记里没有人提及的品牌(当然小红书范围里搜还是有不少人买的),实付1499。
老公写下了我们选择的过程,最后他写了一段,感叹了对抗消费主义的困难。
安全座椅本身当然不是消费主义的产物,但高价的安全座椅是不是呢?
我明白小红书上的人的消费水平平均值会比实际要高,但在那篇笔记之后我才第一次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如果不是我们做功课做得那么充分,会不会因为小红书里大部分人提及的都是高端的品牌,潜移默化也会认为,这玩意确实需要好几大千才足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