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缘起:
最近给客户做法律咨询:
客户通过某中介(公司名称是某咨询公司)向某银行贷款35万元,双方约定的中介费是1%即3500元,双方签订《咨询服务合同》。
客户拿到贷款之后,中介提出因为是经营贷,需转至中介指定的账户。
当中介收到钱之后,扣了客户43200元的中介费。
客户质问,谈好了3500元中介费,怎么成了43200元?
这时中介拿出《咨询服务合同》,上面的条款竟然是“客户知晓并同意本公司收取的费用,并在贷款放款成功后一次性支付借款合同期限内每月综合咨询费手续费服务费为实际下款金额百分之1”。

中介解释:“每月的1%,你贷款了一年,所以是12%”。
客户报警,民警说,这属于民事纠纷,可以组织调解,调解不了,则建议客户通过诉讼解决。
而中介直接挑明态度,不愿意调解。合同上面白纸黑字,让客户自己去诉讼。且告知客户,诉讼胜诉概率也极低。
我在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中介公司存在以下几个坑:
1.合同只签一份(只有一份原件),客户只有复印件,没有原件。后续如果客户诉讼,证据的真实性会存在问题。
2.合同条款,既有“一次性”,又有“每月”,语句很长,客户提出疑问时,中介公司提出,“这是格式合同,改不了”,且还会说“这个合同文本是银行要求的”(把锅甩给银行)。
3.客户拿到贷款之后,中介公司会要求客户把钱转至中介公司指定的账户(个人银行账户)。
4.中介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咨询公司。即便客户后续通过诉讼维权,也存在拿不回钱的风险。
5.该公司是咨询公司,经营范围也不包括贷款咨询服务。
我把这个咨询内容写出来,初心是:提醒有贷款需求的人。
如果您通过中介向银行贷款,一定要选择有资质、正规合法的中介公司,且在签订中介合同时,一定要慎重。有条件的,可以把合同发给律师,付费让律师帮您审核合同文本。花小钱,省大钱。
回到标题
当钱已被非法贷款中介扣走了,如何追回钱?
1.向各个部门投诉,如:市长热线、市场监督管理局、金融工作局(各地称呼可能不一样)。建议现场投诉,可以了解到更多信息。
我就是陪客户去了成都市某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某区金融工作局,进行现场投诉。
2.举报银行与中介违规合作,这招对银行特别管用,我们主要就是用了这招。
我作为律师,直接跟某银行某网点负责人谈。后面,某银行某网点负责人就出面,帮我们和贷款中介公司协调退款的事情了。
3.当热心群众,在贷款中介公司门口提醒市民小心贷款陷阱。听客户讲(她在维权群里),这招也很管用。当然,我们还没用到这招,中介公司就退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