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缩合

备注:
https://www.lukou.com/user/1487068
23个小时,半个月,终于看完了,长舒一口气。倒不是因为太晦涩,而是陀氏实在太会卖关子了,把我的心总是吊起。除了总是将我对杀父案的期待转移到别出去,他笔下那位最聒噪最啰嗦的角色也让我特别心焦。
先说主线杀父案,庭审这一幕非常精彩,如果谁只单看了这一幕,我毫不意外会有人误以为陀氏是推理小说家。整个法庭辩论就像在玩一个海龟汤,双方根据所知的线索推理,加一点想象,得出自己的结论,辩论之精彩足以让你抛开上帝视角,完全沉浸在双方构建的事实中,而庭审中最精妙绝伦的话出自检查官“我们现在没有哈姆雷特,只有卡拉马佐夫”,多么伟大的总结!
杀父案的内涵将陀氏区别于推理小说家,虽然他很会设计案情,但我们在普通推理小说里从未见过冤假错案,我们将在真凶揭晓那刻扬眉吐气,可陀氏太会折磨人了,他将所有真诚的发自灵魂的证词变成了无可撼动的谎言,他给了读者上帝视角,将一切诡计掰开了告诉你,却让你坐听证席当一个哑巴和聋子,但最残酷的不是这个,而是诡计,居然是一系列巧合构成的,在巧合地推动下一切往最糟糕的结局滑下去。
我要再次强调本书不仅仅靠命案引人深入,陀氏对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捕捉借由大量详细的心理描写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不知不觉中和我契合了,从一个不屑的看客变成了一匹温顺的马,在挥来的鞭子中反省自身。
整本书最出彩的章节,我认不为不在庭审,而在宗教大法官这一章,插一句嘴,我认为最好不要和陀氏辩论,他逻辑严谨,语言虽不精雕细琢,但不可谓不深入人心,正是这一章,让我差点忘了杀父案,也正是这一章让我开始思索,从卡拉马佐夫兄弟是否可以看出陀氏的整个思想和性格,奥尔罕帕慕克说切忌将书中的人物看作是作者本人,然而我无法停止这一想法,伊万是不是陀氏的一部分,陀氏是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到了佐西马长老谈话时,我又在想,陀氏是不是信奉上帝?曾经信奉过?我不信一个无神论者能写出如此振聋发聩的文字。当伊万和阿辽沙辩论时,我甚至想笑,好一个左右互搏。这三兄弟中只有一位可以肯定陀,米嘉,他的人生经历,和别人对他的评价,都和陀氏太像太像。
很可惜,卡拉马佐夫兄弟是未完结的书,我好想知道阿辽沙后来的故事,想知道他是否和郭立亚他们重逢,郭立亚长大后性格如何,米嘉真的逃去美国了吗,伊万会好吗,好了之后他的性格又会如何变化,还有拉基津,这聪明又势利的小人物之后又会有怎样的遭遇,还有陀氏,你明明在书中答应将会就别尔霍金和霍赫拉科娃的情事给我们说说的,可是什么也没有,可惜什么也没有了。

Ta的路标

  • 爱转发
  • 赞不绝口
  • 受欢迎
  • 初来乍到

下载路口APP

手机扫描二维码
把路口装进口袋

首页精选栏目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34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111 ICP备案号:浙ICP备2022033973号-2

证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