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容易湿气,从舌头就看的出来,湿气太重,非常影响自身活动,于是需要调整。做了功课,和大家分享、
总结:
[呵呵]外湿 = 湿随汗走,本质上是多出汗,泡脚,运动出汗,汗蒸,出汗的一切整起来。内服:藿香正气水,红豆薏仁米,陈皮水。蒲公英茶。
[微笑]内湿 = 本质上是脾胃运化缓慢,少吃冷,辣,咸。内服: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颗粒 。
【重要】【去湿气的方法】
1、艾灸 神阙穴和小腹上穴位:足三里 三阴交(十一点)
2、红豆薏仁芡实茶
3、藿香正气水
4、适量的运动
5、喝陈皮水
6、本质上是健脾胃
7、泡脚
8、姜汤出汗
9、湿气重,四肢无力,《香砂养胃丸》《参苓健脾颗粒》、《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
10、改掉坏习惯:不吹头发睡觉,不爱用浴巾直接穿衣服,少吃冷的东西,衣服湿润,热爱运动,
11、去湿气的穴位 :承山穴【后脚】、命门穴、
12、只有良好的睡眠,才能增加的抵抗能力
13、 药物 : 平胃散、五苓散
14、本质上湿气就是懒惰,从内而外的动起来才是王道。湿气就是多出汗
【 湿气的成因 】
1、外湿:季节气候相关:藿香正气水。多做有氧运动,因为痰湿从汗液走。
2、内湿:生冷的食物,肥腻的食物。多和痰湿并称。少吃辣的,冰的,鸡蛋
3、不好的生活习惯:熬夜,吃冰的,熬夜,吃重口味食物
4、出汗 = 散湿过程
1、寒湿体质
原理
因为湿困脾。脾气虚弱,脾失健运,就不能很好的代谢身体里的水湿,而水湿又会加重脾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湿气重的缘故.湿困脾土,脾胃功能下降,脾胃的小轮不转,当然吃不下,吃不香。
越是这种时候,反而越是不能吃太多的冷食。夏季炎热,阳气都在体表,内在空虚。此时若吃太多冷食,很容易克 伐脾胃阳气,造成腹部冷痛,泄泻。
五苓散
五苓散:泽泻15克、茯苓9克、猪苓9克、肉桂6克、白术9克,水煎服
五苓散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之功效。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 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温胆汤
乌梅汤
八珍粉
参苓白术丸
羊肉汤
对于因虚寒而导致的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一切虚寒类病 证,均有很好的疗效。
夏天偏头痛
小柴胡+双黄连
川芎茶调丸
饭后清茶送服,一次3~6克,一日2次。
功用是疏风止痛。主治外感风邪头痛。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 湿气的类型 】
湿热
面色发黄,口干,口苦,口臭
寒湿
抑郁
身体沉重
身体肥胖
治疗
跑步
按摩穴位
泡澡和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