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啾啾

备注:
https://www.lukou.com/hexiangu
专注母婴好物

小婴儿发烧的正确退烧方法(收集总结版)

前言:小西丽月中的时候打13价的时候发烧了。作为新手妈妈的我其实也有点慌。虽然我知道十三价很猛,但是内心还是有点忐忑的。好在我之前做了一些婴儿发烧的功课,并且做了总结打印出来贴在房间门口。就是怕自己太慌啥都不知道做了。
/
那次十三价还挺折磨爸妈的。刚开始嗜睡,后来开始不睡,到晚上七点开始莫名的哭,不吃奶,怎么都哄不好,然后八九点的时候开始发烧了,一直到十点才在我怀里安静下来,然后奶睡她了。整整四个小时,我跟王爸爸手都酸了,深夜我一直起来探测她的体温。因为家里老一辈对于发烧,都是要我们捂着的,当我做了关于发烧的功课后,很害怕老人家还用上一辈的方法来对付孩子的发烧,所以我特意交代王爸爸一定不能捂热。(建议可以搜索捂热综合征)。

//////下面是多个科普文的总结版。

正确的退烧方法
“三多、一少”原则:多休息、多喝水、多睡觉、少穿衣服
儿科医生的用药原则:“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
通常以腋温≥37.5℃定义为发热。如果宝宝出现发烧,爸爸妈妈应该这么做:
1.减少衣被
首先最重要的处理措施是要给宝宝减少衣服和被子,不要让宝宝一直捂在热气中,给宝宝换上透气的衣服,让宝宝可以通过体表散热。当孩子低烧,没有达到吃退烧药的体温时,唯一靠谱的物理降温就是——降低室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度之间,有利于宝宝的身体散热。
2.给宝宝补充水分
多给宝宝喝水(或者喝奶),让宝宝多排尿,通过排泄尿液带走体内一部分的热量,并且可以预防宝宝脱水。
3.房间通风
保持房间的通气,但注意不要让宝宝直接吹风,容易着凉。
4.物理降温
原则是让孩子舒服。在孩子很舒服不抗拒的前提下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洗澡。
 
什么情况必须去医院
1.宝宝小于3个月,体温超过38℃;
2.体温持续不降,超过40℃;
3.宝宝发烧超过3天;
4.宝宝精神状态很差、吃不下、睡不好;
5.宝宝出现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
宝宝如果发烧,爸爸妈妈一定要避免出现的下面描述的各种错误,多给宝宝喝水(小婴儿的话就多次喝奶),如果有出汗,及时给宝宝更换衣服,及时监测体温。
 
无论何时都要记住,能给宝宝放心吃的退烧药只有这两个: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和布洛芬(美林)。对乙酰氨基酚安全性更高,更适合小宝宝服用3个月以上的宝宝就能吃。布洛芬 更适合大宝宝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效果不好时服用6个月以上的宝宝才能吃。吃完退烧药最好要少量多次喝水,加快排泄进程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和排出药物中的有害成分。

热性惊厥(表现为突然发作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多伴有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正确的处理办法是:
 
① 不要随意搬动、晃动孩子,更不能用手去按压喉咙;
② 让孩子呈平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窒息;
③ 不用掐人中,这对惊厥来说,起不到什么作用;
④ 通常,惊厥会于2~5分钟后自行缓解;
⑤ 如果惊厥超过5分钟以上甚至更长时间,就需要立即送到医院救治了。
 
错误的降温方法
错误一:发烧了就要马上吃退烧药  发烧是人体的一种免疫机制,表示人体正在对抗外来入侵的细菌或者病毒,这是宝宝免疫力在不断抵抗的表现。一般来说,宝宝的体温只要不超过38.5℃,而且宝宝没有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是不需要马上吃退烧药的。
 
错误二:捂一捂烧就退了 发烧的宝宝,体温本来就很高,如果再厚被子厚衣服地包裹,很容易加重病情,出现“捂热综合征”,过度保暖,大汗淋漓,一方面孩子很不舒服,另一方面可能脱水,甚至导致宝宝昏迷,所以发烧就捂汗也是不对的。
 
错误三:发烧用酒精擦擦降温更快 宝宝的皮肤功能还没发育完善,用酒精给宝宝擦拭皮肤,会被身体吸收,有酒精中毒的危险并且挥发的酒精会被吸入呼吸道。
 
错误四:打点滴退烧快  一般的感冒发烧,90%都是由病毒引起,吃抗生素根本不管用,反而还会造成肠道正常菌群的紊乱,更加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乱吃抗生素,不仅增加了药物过敏的风险,最可怕的是吃出耐药性,今后再有细菌感染,可能真的无药可治了。
 
错误五.交替使用退烧药 感冒药+退烧药一起吃=容易中毒中药、中成药,也不建议给宝宝吃。不止一位儿科专家在节目中说过,因为一般中药说明中都没有明确标识出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以及儿童的用量指导,所以不建议给宝宝吃中药退烧。比如热速清、清热解毒之类的中成药。
 
错误六:退热贴,除了心理作用,基本没有退烧效果。退热贴的实际散热面积非常有限,很多妈妈还喜欢贴在宝宝的额头、腋下等高热部位,这就让局部皮肤急剧收缩,刺激比较大,孩子不舒服,局部皮肤还容易过敏,得不偿失。

Ta的路标

  • 专辑小子
  • 专辑初体验
  • 受欢迎
  • 如鱼得水

下载路口APP

手机扫描二维码
把路口装进口袋

首页精选栏目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34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111 ICP备案号:浙ICP备2022033973号-2

证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