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鹿只一

备注:
https://www.lukou.com/user/1398930
备考公务员选调生辅导员ing | 努力修行 | 美是客观的 审美是主观的 | 梨形小个 | 分享与碎碎念 精神成长记录

努力修行 || 0714 工作篇:高校辅导员相关

■ 说在前面:
[网球]相关笔记待自学体系完整、完成后会分享在这个贴里~

[樱花]马上就研二了,虽然研究生要上三年,但是不读博实际上明年的这个时候就要做出职业选择和相关准备了
[樱花]上上个月学校出了兼职辅导员的招聘通知 ,参加了笔试无缘面试,无论是自身本科背景也好,其实明白是自己不够优秀啦,虽然失败,心里的种子还是没有灭的。
[樱花]本着扩展知识,以及迟到的准备,学习下也不错。
[樱花]学习之后发现不仅适用于辅导员职业,其实与高校学生干部职责、办法都有交叉,为自己未来学生干部经历继续成长~
·
■ 学习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7411A7Xx?from=search&seid=3086867134143650742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8987493/?spm_id_from=trigger_reload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t411K7kd/?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J411N78y?p=2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7411G7z9
■ 学习时间:2020年7月14日
·
·
目录
辅导员职业概况 2
招聘信息: 2
考试形式: 2
心理准备: 2
复习思路: 2
考试范围: 2
辅导员面试 3
01面试形式种类解析: 3
02如何准备面试 4
03复习思路详解 5
辅导员专业知识 9
第一节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 9
一、辅导员岗位界定 9
二、 辅导员岗位职责 9
第二节高校辅导员岗位要求 14
一、辅导员的工作要求 14
二、辅导员的任职要求 14
高等教育心理学 15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15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5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5
(一)五要素 15
(二)三过程 15
第二节教肯心理字的发展概况 15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5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6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16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6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17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7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7
高等教育学 18
第一章导论 18
第一节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区别 18
一、教育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 18
二、高等教育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 18
三、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8
第二节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 19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20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20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 20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1
三、思想改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22
辅导员相关政策法规【原文考察】 26
第一部分 高校学生篇 26
第一章 高校学生管理政策文件汇编 26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件汇编 26
辅导员职业概况
招聘信息:
高校人才网、学校人事处 看时间 看内容
考试形式:
网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1:3左右、体检
心理准备:
3个月时间左右,与你竞争的永远是前百分之几的人
复习思路:
辅导员职业认知
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
党团及班级建设
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
学生日常事务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危机事件应对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写作
考试范围:
01辅导员职业知识
02行测
03公共基础知识
04报考院校的校史、校训
05学校制定文件
06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考试题型:
单选题
填空题
简答题
论述题
案例分析
公文写作
其他
辅导员面试
面试综述
















01面试形式种类解析:
绝大部分高校:结构化面试
较少部分除了结构化面试:还有无领导小组讨论试讲主题班会
结构化面试
根据辅导员的胜任特征要求,遵循固定的程序,采用专门的题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通过考宫小组与应考者面对面的言语交流等方式,评价应考者是否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人才测评方法
面试信息知晓:
查看学校招聘公告、参照学校往年招聘信息
02如何准备面试
l 笔试面试同时复习
l 每天张开嘴练习
l 掌握逻辑思雄框架熟恶知识点
l 灵活运用知识
03复习思路详解
面试礼仪
张嘴联系:语音语调语态
着装:
形象看起来像老师
坐姿:
敲门:
鞠躬问好:
告别:
神情:
语音:
辅导员专业知识
第一节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
一、辅导员岗位界定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第43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千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二、辅导员岗位职责








教育部43号文件明确规定,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1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2党团和班级建设。开展学生骨干的遴选、培养、激励开展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团组织建设。
队伍建设:
班子成员的搭配、队伍成员的考核
选拔:慎重选拔、大胆任用、悉心培养
考核:工作绩效、工作态度、群众满意度
激励:激发动机、提升积极性
制度建设:
为什么?意义?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维护群体价值和奋斗方向
制定:
执行:
文化建设:
作用:文化的四层说,精神、物质、制度
逻辑框架:是什么?(概念名词解释)为什么?(作用意义重要性、引用古文+白话文翻译)怎么做(党员怎么做)
3学风建设。熟悉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学风
含义:
是包括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学习作风。
意义:
是学校师生整体精神面貌的全面反映,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软环境。
学风的好坏,不只影响在校的几年学习情况,也影响学生一生在社会上做人、做事的态度,影响学生一生的进步与发展。
如何进行学风建设
01辅导员自身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不断捉升学习能力
02学生教育
入学教育
高年级学生学习经验座谈会
树立班级目标,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组建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
进行考前教育和诚信教育
03建立网络宣传阵地
4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开展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及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学生军事训练。组织评选各类奖学金助学金。指导学生办理助学贷款。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做好学生困难帮扶。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
5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6.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引导学生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新工作路径,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
7校园危机事件应对。组织开展基本安全教育。参与学校、院(系)危机事件工作预案制定和执行。对校园危机事件进行初步处理,稳定局面控制事态发展,及时掌握危机事件信息并按程序上报。参与危机事件后期应对及总结研究分析。
8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9理论和实践研究。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
第二节高校辅导员岗位要求
一、辅导员的工作要求
恪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职业守则;
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辅导员的任职要求
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进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
2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甘于奉献,潜心育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和知识,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4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具备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遵纪守法,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廉洁自律
真题回顾
1最近班上部分学生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消极议论比较多,辅导员为此邀请了学校知名的德育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座谈。在这场活动中,辅导员扮演的角色是A组织者B指导者C管理者D实施者
ABD的区别
2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下列属于这个工作内容的是:A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B召开“如何面对挫折”主题班会C处理学生突发疾病事件D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1元旦即将来临,辅导员带领全体班委策划了一场班级元旦联欢晚会,以给班级学生带来节日的惊喜。在这场活动中,辅导员扮演的角色是:
A组织者B指导者C管理者D实施者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营造优良的校风和学风,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下列属于这个工作内容的是A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学业指导)B召开“如何面对挫折”主题班会C处理学生突发疾病事件D举办百科知识竞赛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并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教师如何合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五要素
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等。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刑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等。
(二)三过程
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第二节教肯心理字的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19世纪末。其历史虽然很短,但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萌芽却很早,其发展也极其迅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一)总体特点
教育心理学在初创时期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二)年代特点
1、1868年,俄,乌申斯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人是教育的对象》,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
2、1877年,俄,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俄国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3、1903年,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1906~1916年,俄,涅洽耶夫,倡导用实验心理学解决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问题。
(二)我国的发展
1908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一)总体特点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二)年代特点20世纪2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三)我国的发展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926年,心理学家陆志韦翻译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一)总体特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式形成。
(二)年代特点
6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使美国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70年代: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加涅则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三)我国的发展
1962年,我国成立了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领导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文革期间,我国心理学研究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一)总体特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年代特点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3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从而使学生把个人的科学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
4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三)我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迅速发展。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课题日趋丰富。
在心理学问题、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品德心理学问题等方面都取得了若干成就。但与西方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980年初,心理学家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正式出版,该书反映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界的般观点和研究成果,也反映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某些新成就。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教育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自然实验法)
2观察法: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3调查法: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4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其某种行为和心理的原因
5测验法:心理测验主要有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人格测验等
6.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硏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种教育科研方法。
7产品分析法:又称为活动产品分析或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区别
一、教育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
教育的含义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是向人们传授知识、技能,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以及施加思想品德影响的活动从狭义上说,教育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活动。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授知识、技能,开发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
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科学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教育学研究的问题
(1)教育的本质、目的、方针、制度
(2)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任务、过程、内容、方法和组织戒式
(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教师的职责、任务
(4)学校的组织与条件,领导与管理等
6、教育的分类教育是很复杂的社会活动,可从不同的视域对其分类
(1)按社会职能分,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按智育程度分,有幼儿、初等、中等、高等四类学校教育;
(3)按培养目标与教育内容的性质分,有普通教育和专业(职业)
教育两种。
7、教育学的分类按照教育对象的不同,教育学可分为幼儿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
二、高等教育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
(一)高等教育的定义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高等教育是由大学、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师范学院等机构实施的各种类型的教育(学术、专业、技术、艺术教育以及师范教育等)
2、《高等教育法》的定义:“在完成高级中学基础上实施的教
3、【学术定义】高等教育是指对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的人,以传授和研究各种科学、技术、艺术等有关学问为主要活动。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等教育是有一定专业方向的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为硏究对象,探索和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
三、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点。表现在八个方面:
1、教育对象不同高等教育是培养18岁以上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的、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年及成年、老年,教育对象中还包括研究生。普通教育的对象一般为6-18岁的少年和青少年。
2、性质、任务不同。
高等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高等教育学是硏究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硏究怎样办高等教育、怎样办高等学校、怎样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科学。而普通教育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只是为高一级学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
3、高等教育是分学科、专业的教育。
其教学内容有:公共基础课教育、专业基础课教育、专业课教育以及实习、实践活动、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4、教学方法不同。
4、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
注重启发式、学导式、问题式、讨论式等,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紧密结合,并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为主;
5、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具有更多的功能,即教育教学功能、科学研究功能,以及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6、高等教育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办学实体,直接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7、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
8、高等教育是种特殊的产业,具有社会公益性和产业性双重性质
第二节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
1、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
2、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学校工作的指导
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办学方向
4、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5、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6、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概念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提出和形成
(1)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和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这—概念,而是使用与这一概念相近的“宣传工作”“鼓动工作”等概念。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明确要求其成员要“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这里所说的宣传工作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思想政治工作。
(2)列宁、斯大林
列宁除沿用宣传工作等概念外,在1903年前后明确提出“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等概念,斯大林在1934年进步提出“思想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这两个概念。
(3)刘少奇
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这概念。
(4)毛泽东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概念,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从1960年开始,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政治思想工作”取代了其他的提法,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统的标准用
(5)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在概念上的变化就是以“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取代“政治思想工作”这一概念
(6)十一届六中全会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从六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其中的第五个方面是“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并重申“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统一的标准用语。
2、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辨析
(1)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等。具体来说,组织、干部、保卫、统战、纪检工作等,都属于政治工作的范畴。
(2)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则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引导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致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思想工作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可分为政治性的思想工作和非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3)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不包括政治工作的全部,而只包括其一部分,主要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即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包括思想工作的全部,只包括其部分,即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或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4)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的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统治阶级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主体能动性,进而推动人和社会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研究如何做人的工作的学问。
但不能因此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只是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其中的重要方面,即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方面,社会活动。不能简单说研究对象是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
【内在根据】
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1、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政治表现与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总是存有距离,很难完全致,这就是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逐步缩小这一距离,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使两者趋于协调。没有这一矛盾,就不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了。
2、这一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終,推动着其不断发展
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动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研究这一矛盾,衡量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是否恰当,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哪些方面不符合社会要求以及不符合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教育内容,采取适当措施引导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与社会要求由不协调到基本协调。这可以看作是一次教育过程的完结。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会提出新要求,教育对象的思想也会出现新情况,两者之间又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即新的矛盾,为解决新的矛盾,又开始个新的教育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
3、这一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其他矛盾,如教育者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这些需要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可以看作是上述特殊矛盾的具体表现,都受制于基本矛盾;解决这些具体矛盾都是为了促使受教育者将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意识并进一步外化为相应的行为。
总之,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基本依据、发展的主要动因,并规定着其他矛盾,因而可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对这一特殊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要解决这矛盾,就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并据此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规律】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与此相应,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四)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
1、联系【理论与实践】
(1)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
(2)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其本身也将失去意义;离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就可能出现盲目性,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2、区别【学科与实践活动】【对象目的时间】
(1)从对象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以人为作用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它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为研究客体;
(2)从目的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目的是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3)从时间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由来已久,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存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产生的学科体系
三、思想改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对本学科所硏究的特殊对象的普遍本质联系的反映和概括,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反过来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
起点范畴是思想和行为
中心范畴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
中介范畴包括疏通和引导、言教和身教、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
结果范畴是内化和外化;
终点范畴是个人与社会。
(一)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规定者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思想与行为
人的面貌表现为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思想与行为就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
1、思想和行为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人的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包括人的理性认识(这是主要的)和部分感性认识;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2、思想和行为的关系
人的思想和行为紧密相连,相互作用
(1)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除条件反射行为外,人的行为都受到思想不同程度的制约
(2)行为表现思想,并通过其后果对思想产生反馈作用
(3)人的思想和行为在很多时候是致或基本致的,可以通过人的思想预知其行为,也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分析其思想。
(三)内化与外化
内化与外化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重要范畴。
1、内化和外化的含义
(2)外化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将已经形成的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是看思想政治教育所传导的思想、观念、规范能否为教育对象所真正接受,即内化为他们的思想和态度,并通过相应的行为表现出来
(四)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就是反映两者之间关系及其互动规律的基本范畴
1、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含义
(1)教育主体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据定的社会要求对教育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
(2)教育客体教育客体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
2、关系
(1)教育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就是反映两者之间关系及其互动规律的基本范畴
(2)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则是教育所作用的对象,是客体
(3)两者的界限又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思想政治教育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一方面,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只有深入领会并努力践行社会发展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双向交流的特点,决定了教育者在施教的同时亦要向教育对象学习,从而不断完善自己,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受教育者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影响时,是客体;但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接受、消化,通过其自身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受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又起着主导作用,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五)教育与管理
教育与管理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范畴。
1、含义
(1)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达到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2)管理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2、关系
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二者性质不同,功能有异,但又密切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二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1)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管理
科学规范的管理可以起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活动有序进行的作用,这在客观上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有效的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并顺利取得实效的基础。
(2)管理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只有在科学管理的同时,对人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认同并自觉遵守法规、制度、纪律等,管理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要把管理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认真研究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功用及其发挥功用的特征,为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管理的教育作用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要认真探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管理之中,以使其更好地作用于教育对象。
四、思想改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一)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都是为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服务的,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特征。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党性。
(二)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应用型科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
1、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2、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三)综合性
1、在探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时,在硏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时,总是对于其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乃至一些自然环境因素作多变量的综合考察。
2、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运用多学科知识硏究本领域问题所形成的门应用性学科,需综合借鉴和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进行研究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即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有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1、思想改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2、思想政治教育学硏究对象和基本范畴硏究;
3、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功能研究
4、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研究;
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研究;
6、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及其关系硏究;
7、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内容及原则研究;
8、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史
它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起源和发展的历史的理论。这一部分内容包括
1、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
2、近现代资本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史;
3、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等。
其中,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是研究的重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2、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
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
辅导员相关政策法规【原文考察】
第一部分高校学生篇
第二部分高校教育、教师篇
第三部分党建、时政篇
第一部分 高校学生篇
第一章 高校学生管理政策文件汇编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件汇编
第一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2016年教育部第41号令)
一、总则
1对高校的要求
(1)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也位,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2)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要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育人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2对学生的要求(五个应当
(1)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梦
(2)应当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1、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1)【受教育权】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2)【参与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文娱体育及科技文化创新等活动,获得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3)【获奖获助权】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4)【公正评价权】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科学、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5)【参与活动权】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以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与学生权益相关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6)【申诉诉讼权】对学校给予的处理或者处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7)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Ta的路标

  • 爱转发
  • 专辑初体验
  • 如鱼得水
  • 赞不绝口

下载路口APP

手机扫描二维码
把路口装进口袋

首页精选栏目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34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111 ICP备案号:浙ICP备2022033973号-2

证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