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_Rose

备注:
https://www.lukou.com/user/1087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Peineta comb最早可以追述到17世纪的伊比利亚半岛,到 19世纪早期,是当时欧洲很流行的女性头饰,后来在西班牙被进一步本土化,通常以玳瑁为材质,现在为了环保开始使用其它材质比如树脂等等。























即使是现在,西班牙女性在像婚礼,HOLY WEEK或是观看斗牛时,穿着礼服会使用这样的发饰,插在头顶正中,并加上蕾丝头巾(Mantilla),这些黑白头纱则有宗教意味。



西班牙版的《白雪公主》,中文名好像叫《白雪公主斗牛记》,里面Verdú的角色相当于原版童话中白雪公主的后母,有个Peineta+mantilla的西班牙传统造型,是我觉得造型最漂亮的一版皇后。

在十九世纪同时期的,这种梳子(peinetone)一度变得超级之大,梳子最夸张的当属西班牙属地的阿根廷,像一把巨大的扇子撑在头顶,令欧洲人瞠目结舌。





下面是画家 Cesar Hipolito Bacle 讽刺这股时尚的漫画,颇具趣味性。


当然这种梳子巨大化的潮流,没多久就消失了,但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有它的展馆。

我国的插梳之风可以追述到新石器时代,但说到大梳子,我们宋代的时候也一度搞过很大的梳子插在头上,叫冠梳,冠梳是从唐后期的冠饰中发展出来的。
​​唐代中后期,女性们盘梳高髻之风导致了插梳风尚的流行。最初,女性们在髻前单插一梳,梳上錾刻精致绝美的花朵纹样。之后发梳的数量逐渐增加,以两把梳子为一组,上下相对而插。到了晚唐,妇女盛装时,有在髻前及其两侧共插三组的情况。诗人王建《宫词》诗云:“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耸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形象地描绘出唐代女性发髻的优美造型及发髻上簪钗和发梳的复杂程度。在唐人张宣绘《捣练图》和晚唐《宫乐图》中都有插发梳的仕女图像。




下面是一些流传下来的唐宋发梳。




因为梳齿易折,大部分流传下来的都剩个梳背。
到了宋朝最夸张的玩法是所谓冠梳,冠梳是把冠和梳篦的结合体,流行期贯于北宋中期至南宋。冠梳,首先用漆纱、金银、珠玉等做成的两鬓垂肩的高冠,然后再在冠上插白角长梳(羊角或牛角制成),上又加饰金银珠花。这种冠身硕大,再加上造型复杂,因此制作十分奢靡,——简单说就是用大梳子代替冠,在宫廷里盛行一时。招牌的做法是:犀角改造成一尺长的梳子,戴在头上招摇过市。据说最高的冠能达到1米。
宋仁宗出了名的节俭,半夜吃个烧羊肉都舍不得,看见一片人头上都长了一尺长的梳子,恨透了,特意下诏书:不许以犀角制作冠和梳,宽不许过一尺,长不得过四寸(《燕翼贻谋录》载“仁宗时,宫中以白角改造冠并梳,冠之长至三尺,有等肩者,梳至一尺。议者以为妖,仁宗亦恶其侈,皇祐元年十月,诏禁中外不得以角为冠梳……梳长不得过四寸。终仁宗之世无敢犯者。其后侈靡之风盛行……梳不特白角,又易以象牙、玳瑁矣。)。
居然让一个皇帝都来管这事儿,可见当时闹得有多过分。
时间跳转到1920年初,peinetas变成西班牙发梳(The Spanish Comb )在Flappers(https://www.lukou.com/userfeed/6076322)之间又形成一股潮流,搭配各式Robe de Style(https://www.lukou.com/userfeed/5631409)连衣裙。





当然同期的中国女性也要把潮流跟起来。


另外大梳子发饰我们苗族姐妹,到现在也有在搞的。

Ta的路标

  • 如鱼得水
  • 路口小喇叭
  • 真爱粉
  • 赞不绝口

下载路口APP

手机扫描二维码
把路口装进口袋

首页精选栏目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34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111 ICP备案号:浙ICP备2022033973号-2

证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