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鲸鱼cpa)
因为文中会带有个人倾向性地推荐一些名师,为了不误导大家,所以在微博问答中回复了,仅供确实很迷茫的考生一些参考。
本文仅仅是个人的一点小建议,具体还是要根据你自身情况调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文章开头,我都要申明,这个学习方法对三类人尤其适合:
1、在职考生。因为它不要求你通读全部教材,也不要求你做海量的题,而是让你把握住每科的精华,在工作之余,按部就班的学习,3到4年就可以很轻松的拿下CPA。
2、想一年内多通过几门的朋友。按照它来复习,一年过个三四门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如果你要冲六门,保四五门也是可以完成的。
对于那些一年只报名一两门的,其实不管你用什么倔方法去学,都差不多能磨个一两门及格,就是累了点,效率低了点。
3.想把cpa考试和其他考试一同备考,如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税务师,因为需要兼着其他考试的复习,不想多来一年,又想来个大满贯。
备考科目建议:
我个人认为,绝大部分人,目标就是两年通过专业阶段,这才是牛人。牛人不是一年过五门,而是两年过六门,这个很关键,争取最短的时间通过CPA是最成功的表现!有好多人专业阶段最后一年只考1门(如1+4+1。0+5+1,见过太多),为了这剩下的1门多耗费一年时间,多么的遗憾!
所以最佳报名组合有两种:“3门+3门”和“4门+2门”
具体怎么组合都可以,只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会计放在第一年考,财管放在最后一年考。
顺便推荐几个较为不错的组合吧:
1.没啥基础类,或者想和初级一起报名:会计税法经济法;财管审计战略
2.和中级一起报名:会计财管经济法;审计战略税法
3.和税务师一起报名:会计税法经济法(税1税2财务会计);财管审计战略(涉税实务和相关法律)
以上组合,就是2年过六门,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我强烈推荐第三种,因为这样组合你复习不会太累(因为注会涵盖了很多税务师的内容),而且两年可以拿下注会专业阶段证书和税务师资格证,第三年考综合的时候,可以顺带考个法考、资产评估师、保代啥的,好好安排,三年逆袭不是梦。
写在文章之前的话,好好看看:
1、最近0基础来跨考的非常多,不用看大家是什么专业,我就知道你在拿起会计教材看的时候一定是懵逼的,甚至你在听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或者做这章题目的时候都是懵逼的。
对于这类0基础的朋友,其实就是会计这门课入门难,其他的都还可以。解决方法是1.在没开始注会之前,先去把初级职称会计看一遍,弄懂借贷就可以(初级职称一定要考,无论你是先考、带着考、还是后考)。2.直接攻注会,尤其是要结合习题班,对于注会新人,习题班对你是质的飞跃(对于习题班,我只推荐中华会计网校郭建华老师的习题班,听完做完,你才知道什么叫做质的飞跃),遇到不会的内容,三下五除二,分录背下来再说。
(插一句话,既然走上了CPA备考之路,走上了这条财经之路,再怎么学霸没个三年是下不来的,还是先拿下初级会计师比较好,以后能更快的有资格拿下中级高级会计职称,到现在还没初级证的朋友们,如果是和注会一起考,就不需要单独复习初级了,等注会的会计经济法税法学的差不多了,再回去看初级讲义,一目十行最多3天搞定全部内容并高分通过初级,白送的萝卜证不要白不要,这样可以省下来复习初级的3个月时间,这部分时间给注会更好)
2、你是学霸吗?检测方法是看一遍会计教材,如果你能耐心看一遍,甚至能从中学到不少知识,那肯定是真学霸,就不用看我写的了。如果看教材一个字看不进去,那估计就是学渣了,可能是基础不够,也可能是太笨了,跟我当年差不多一个水平,那不妨参考下我的方法,依葫芦画瓢,不折不扣的完成70%左右任务目标,基本就可以过了。
3、网校课件自己去买,课件对应的讲义一定要打印出来,边听课边在上面画画,方便以后复习,就把它当做教材,当圣经看。绝对是陪你从备考一直走到最后最最最最最重要的资料,复习的遍数越多越好。(讲义都不打印,还想轻松过cpa?)
4、历年真题非常之重要。真题一定要买修正过答案的,有些以前的答案,条文修改了,现在变成错误答案了一定要注意。加上现在许多科目都有可能大改,尤其是会计大改,所以买真题要异常慎重,不是什么真题都能买的。真题买来反复做反复揣摩,注意真题不是拿来检测你水平的,而是搭建你的学习框架的,是让你背诵的。注意我这句话的说辞(修正版真题好像中华、东奥网校都有做这件事)。
5、对于打字速度不够快的,一定要多打字多练习。下文所说的总结工作,我建议你断网打字完成算了。打字速度快的人比打字速度慢的人,做题时间至少多出20%以上,cpa中时间就是生命。(等你考过一次就知道了,对于某些科目,时间都是不够的,题总是感觉做不完的)。还有就是听课加速,对于正常听课,1.4倍速度是起步的,后期熟悉了普遍1.8倍。如果你做不到这个听课速度,那你就最好不要报太多课程,不然会来不及。在最少的时间里听完,会加深记忆。时间拉的越长,记忆遗忘越快。
6、正常人普通的复习方法都是看教材+听网课+做轻松过关一或经典题解+做历年真题+模拟题的方式,对于时间充足,并且耐心的学霸是可以完成的,正常来说,这么高强度的学习方式对于学渣的打击是致命的,一本书好几百页,废话又那么多,难度又总结的不够,说话又绕,东拉西扯的,一个正常的学渣看完教材就像没看过一样,知识点都没记住几个还能指望做对几个题呢?我帮你总结下,会计教材700页,讲义350页,轻一400页,经典题解400页,真题200页,模拟题150页,一门课你要看近2200页逐字逐句的看下来甚至背下来,这强度太大了,甚至有些人觉得一本参考书还不够,再来个二三四本,一门课近3000页以上,这还只是一门呢。其实你最终记下来的知识,最多一两百页,我写过几本笔记,会计知识最多不超过150页,财管不超过130页。相信我你看过的很多书,做过的很多题,其实归根到底,知识点并没有那么多,搞了半天其实你是在跟题干在耗时间。所以,学习cpa学的是精华知识,学的是做题套路。如果你看的内容太多,做题太多,会浪费太多时间,最终只是走马观花。会的会,不会的还是不会。最终结果不是全军覆没,就是过一门左右。
7、注会是一种模块式的应试考试,考题的模型都比较固定,所以复习的时候记住最关键的五个字:“求精不求多”。如果再加一句话,就是“对精华的的部分重复看”。
(一)专业阶段篇
一、会计:(按顺序复习,重复看的时候,可以穿插复习)(按我说的做,必过)
1、关于会计老师,我推荐2个吧,一个是郭建华,有基础的人就听郭老师的,一个是张敬富,一点基础都没的可以考虑张老师。尤其是郭老师的,强烈推荐,这是我觉得跟着他踏实学下去能必过的,至于其他老师,你喜欢就好,总的来说,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对我来说,郭老师就是最适合我的会计老师,我每次路过听到有人在听他的课都很感慨,他那独特的声线就像我备考那会的一道风景,虽然只教了一门会计,但我感觉影响了整个注会备考历程,会计学的好,对其他科目帮助很大,我虽然并非会计专业科班出身,但就会计这门,在郭老师的带领下也几乎冲上90分了。(备考路上,有2个老师对我启发很大,一个是郭建华老师,一个是陈华亭老师,拿下了会计和财管这两座大山,其他的科目,还有压力么?最主要的是,这2位老师,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两门课,更重要的是你的思维方式的改变,会大大加速你学习其他知识)
①中华会计网校郭建华基础班(或强化班)视频听1遍,重要或者不懂的章节听2-3遍,整个复习下来,讲义背或做3遍以上(讲义必须打印,别省这点钱)。
②你对照讲义听课,这就是一遍了,第一遍肯定是蒙圈的,但是你大致知道了哪些章节容易哪些难。手上的讲义多做笔记,讲义上你不写字,第二遍的时候你都不知道自己看没看到这里。标注出重难点。
2、听完一遍基础班(或强化班)视频后,如果觉得晕晕乎乎,赶紧以最快的速度听一遍习题班(当然讲义要打印出来,对照视频看一遍),习题班强烈建议郭建华老师习题班,听完就是质的飞跃,他会对重要指示对你反复强调,形成牢固印象,带着这个感觉再去复习基础班讲义,思路就会清晰很多。
3.基础班讲义开始复习第二遍,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先复习简单的章节,等把简单的章节攻克,再慢慢蚕食那些难的章节,难的章节反复听视频讲解,我看真正有难度的也就只有八九章难点,大概三分之一。你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方法,很多人来问我问题大都是,“会计看到哪里哪里,实在看不下去了,太难了吧!”用了以后你才知道,真香。
4. 第三遍你再复习一遍讲义,就不难了,好好揣摩,打通关节。养成固定思维,一定要在心里牢固树立一个观念,考试就是把讲义的题目“换个数字”而已。不要觉得浪费时间,(极度重要,基本搞定这一项你就差不多过了)
5、前面事情必须在7月底之前做完,8月开始做近6年会计考试真题,做2遍以上,要做到这样的程度:近几年任何一题,手到擒来,条件反射。必须完成,非常重要。会计这几年考试不难,但是范围变广了,什么意思呢?就是基础班讲义上那些偏门的知识点,你也要搞定,否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因为某一题分数没得到而再来一年,会计再来一年是相当痛苦的,相当相当痛苦。
6、对照基础班讲义的题+习题班讲义的题,基本上足以通过考试,如果你不放心的话,买本轻松过关一也可以,说实话,一本做完,你也记不住几个题或者知识点,知识点还是在基础班讲义上。针对会计这门课来说,轻松过关一这本书在这门课不要放那么重,首先没那么多时间看,看了也不会做,做了也记不住,记住了也不会考,确实是偏,依我看,学有余力最多做做选择题查缺补漏,大题看看就有个思路就够了,但是基础班和习题班讲义、真题上的题,你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每一个题目都要自己做一遍,保证360度无死角。
7、考前最后六套题,选择题和大题看看就可以了(让你对着答案看看,查找自己在讲义中还有哪些不足,不是让你做,搞清楚知识点就行了)。模考题一般都很难,考得差无妨,如果你做模拟题都能得心应手,那至少也是75分以上了。这个环节是考前。
8、考前串讲班一定要听,才两三个小时,你OK的吧?
会计总结:基础班视频2遍(搞定讲义所有题和内容)+习题班视频1遍(搞定讲义所有题)+6年真题+考前串讲班1遍(2-3小时)+看看考前最后六套题(每2个小时一张卷)。
(再总结下对于会计基础班和习题班顺序:①是郭建华基础班对照讲义1遍听完②马上听郭建华习题班1遍,保证习题班讲义题目基本会做③再把基础班讲义看一遍,不懂的地方再把基础班视频拿出来在看第2遍,④然后全盘巩固会计基础班讲义第3遍,第4遍,到第3、4遍的时候,我觉得会计有三分之二的章节太简单都不用怎么看,关键就是那几章难的需要背诵的反复看就可以了)
搞定这么多,必过。会计是核心课,如果你没学过,在第一年报考一定要带上它,考过会计,基本可以让你从现有的会计水平拔高一个档次以上,裸考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实务没问题,随便复习一下税务师的财会知识那门就可以通过。(至于轻一,你觉得还有时间你就做吧。教材可以不买,买本吃灰也无妨)
二、经济法:(这门相对简单,因为没太多弯弯绕绕,就是靠你的背诵)
1、推荐老师:首推黄洁洵,其次郭守杰或者苏苏,或者你认为你喜欢的老师都可以(其实郭老师讲的是很好的,就是声音有点低沉,很多人犯困)。我觉得经济法听老师讲一遍听懂就可以了,经济法这门课,很少会有听不懂的情况,真正提高的是要自己听完课后那个背诵过程,就这个目的来说,可能黄洁洵老师更适合大家。
黄洁洵老师基础班视频听1遍,讲义背2遍以上。(必须完成,非常重要),教材最好买一本,要新的,要当年的,不要以前年度的,毕竟是法律类科目,偶尔可能还是要翻教材找找东西。在你听完一章
2、近6年真题做2遍以上,手到擒来,条件反射。(必须完成,非常重要)
3、黄老师习题班可以看一遍,加速看,我建议你先把基础班讲义过一遍,心里有底以后,再去看一遍习题班。习题班是教你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所以知道考法,大致知道习题班主要说了每章的重点内容后,知道大概怎么答题(注意经济法是有答题方式和技巧的),然后再回来,有针对性的背诵你的基础班讲义。
4、经济法这门轻一可以买,把里面题目和知识点多看看多背背,对照轻一,消化讲义,自己分模块总结各种知识点。就一个字:背!引用郭老师的一句话就是,这门课,会一点跟一点不会是没区别的,考试考的就是一个准,关键字有没有,关键数字对不对,知识逻辑整明白没?
5、考前串讲是肯定要听的,两三个小时而已。
6、最后6套题,选择题和大题看看就可以了,主要是检测自己哪里存在知识漏洞。模拟肯定比真题难很多的。
总结:基础班视频1遍(课后要背诵讲义,教材放手边查缺补漏)+习题班1遍(题会做就行)+真题6年的2遍以上(全部弄懂弄会)+轻一有时间看一看(回顾下知识点,查缺补漏的,如果你通过轻一来巩固讲义,也是可行的。PS:如果你主攻轻一,习题班可以不看了)
考前:考前串讲班(2-3小时)+看一看考前六套(最多2个小时一张卷,看一看不会那么花时间吧)
这就是一门背诵记忆的科目,多背多记讲义是重点,许多容易混淆的数字什么的,要多总结总结,这门课难度较低,你也不存在听不懂的情况,无非是你能不能背的下来,以及背什么材料的问题,特别注意这门课的主观题,不要求你背诵原文,但是你必须掌握答题技巧。换个其他的你喜欢的老师的课也是可以的,我就不多说了。
三、公司战略(这门课近些年是越来越难了)
1、推荐老师:东奥肖迪、中华杭建平,任选其一。这门课背诵内容很多,和经济法不同的是,这门课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大题,几乎都是案例,不仅仅是要求你能熟悉知识点,还要你分清楚地分析出这个案例。前几年这门课主要考察的是表层背诵,现在这几年考察的主要是案例分析,比如问你这是什么战略?这是什么风险?这是属于哪类信息?这公司采用战略的优势是什么?看到了吗,现在的题属于分两步走类型:首先判断题目中的案例讲的是什么战略类型,第二步熟记这个类型背后的需要背诵归类的知识点。分析+背诵,就是这门课最大的特点。这门课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类型,门槛低,没有你听不懂的话,你所做的只有两件事:1、整理要背的知识点(讲义为主,教材为辅)2、判断案例属于哪个知识点,知道这个知识点背后的知识点。(这门课是需要买教材的)
基础班视频听1遍,基础班讲义背2遍以上,背诵讲义的同时,对照教材,把讲义上没有的内容作相应补充。(必须完成,非常重要)
2、近6年真题做2遍以上,手到擒来,条件反射。(必须完成,非常重要)
3、轻一要买,学习这门课要多见世面,多做题,在题目中消化所做的知识。对照轻一,好好消化讲义和教材的内容。
4、考前串讲是肯定要听的,两三个小时而已。
5、考前东奥6套,选择题和大题看看就可以了,主要是针对讲义和教材查缺补漏。凡是漏了的,通通在基础班讲义上补充完整。
总结:基础班视频1遍(讲义全部弄懂并背诵,翻翻教材有没有漏的)+6年真题(必看必背)+轻一(好好做,战略的知识就是学以致用,并查缺补漏)+考前串讲(几个小时)+考前六套(只看不做,查缺补漏,加快速度)
还是要多背讲义,尤其是熟悉讲义上内容和案例的结合,现在考试都是考案例和知识点结合了,不把每个概念都搞清楚,考试遇到案例都反应不过来考的是什么知识点。这门课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类型。
这门课和经济法差不多,门槛低,没有你听不懂的话,你所做的只有三件事:1、整理要背的知识点(讲义为主,教材为辅)2、背下来3、考试会联想这个知识点(通过做真题,看轻一来巩固)
四、税法
1、推荐:马兆瑞、叶青、王亭喜,基础班视频听1-2遍,讲义背或做2遍。(不懂的地方听2遍,必须完成,非常重要)。这里为什么有三个老师呢?税法这门课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方法。马兆瑞老师,总结的好,课也讲的挺好,口碑很好。叶青特点是简洁干练,听了你不会乱,税法这门课最怕的就是听乱听串了。对于自己喜欢听个脉络然后自己总结知识点的人,适合叶青老师。王亭喜老师是习题班很强大,还有就是他出的那个经典母题很出名,99一本,略难不小,不过税法这门课也是需要多做题的。(听说刘颖老师也不错,我没怎么听过,就不说了)
2、依次对各个税种进行总结,结合讲义和教材依次对每个税种的税收优惠和特殊规定都画下来,每个税单独整理。(非常重要)最好用电脑word来整理归类,后期打印出来,然后带着宝贝,好好去刷题吧。注意的是,你总结的这个表格并不是让你面面俱到把整个讲义或者整本书知识点都给装进去,这个不实际也不现实,而且工作量超级大。你需要总结的,只是税目、税率,税收优惠、特殊规定、征管规定等等就够了,具体的还需要多加斟酌。
3、近5年真题做2遍以上,条件反射。(必须完成,非常重要)
4、习题班视频听1遍,讲义做或看1遍。(如果你觉得自己题感好,此项可以不做,直接做5,看完基础班还不知道税法怎么考的人,适合听习题班。)
5、买轻松过关一或者王亭喜的经典母题(建议二选一)里面的题目好好做做,做题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做题把基础班讲义和你做的表格查缺补漏,二是通过做题背诵你做的知识表格,三是通过做题掌握考试出题套路。
6、考前串讲是要听的,2小时杠杠的。
7、考前最后6套题,选择题和大题看看就行,主要是检测自己哪里存在知识漏洞。模拟肯定比真题难很多的。
总结:基础班视频1-2遍(搞定讲义)+手动总结各个税种+习题班视频1遍(搞定讲义)+轻一或经典母题(好好做)+考前串讲1遍+看一看最后六套题。
这门课讲义和自己做的总结同等重要,它是我们每天都必须翻阅的资料。讲义教会你怎么计算税,总结告诉你哪些是特殊优惠,二者相辅相成。税法一定要多背诵,多做题,多运用,千万别小看它,这门课考试时间非常紧张,在考前对各个税种形成固定思维很重要。还有就是这门课特别要注重细节,比如在计算土地增值税的时候,如果你前面一两个步骤错了,后面可能就是全错。而这错的地方,大都是你对税收优惠或者一些特殊规定不熟悉。所以总结+做题很重要,首先你得先背会,其次你得在题中遇到过,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五、审计(把握细节,研究真题很重要)
审计和其他几科最大的不同,是通过它的关键是其实不是听课,其他几门背背讲义运气好就可以让你过了,审计绝对不行。
1、关于审计的老师,现在市场最比较受欢迎的有2个,一个是斯尔金鑫松,一个是环球网校的孟然老师(办的审计私孰比较出名,两三千元吧)。所以你具体可以考虑选择谁。(如果你是跟着孟然的私塾班,讲义你按照她的方法去学习)
基础班视频听1遍,重点章节听2遍。讲义打印出来,教材也要买。
2、真题6年,做两遍以上,每个题都必须会。对于每一年考的大题,都要好好琢磨和研究。这门和注会其他五门大为不同,因为真题就是这门的核心!光看教材和讲义你都不知道这门考什么,只有真题切切实实的反映出这门的考试重点和你需要努力的方向!
2019年审计真题中,100分的试卷中, 所有主观题提问选项惊人的一致,都是问你:审计组的审计行为“适当不适当”,如果不适当,请说明理由?(题干中给出了审计过程中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很多计划或行为。)
所以说,在听课的过程中,老师一但提到,某某审计行为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时候,那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这种知识点,不仅要求你知道这个行为是yes or no,更要求你必须知道correct work or plan。像不像大家来找茬?
做真题是关键,你对考题的条件反射很重要,历年真题中已经出了相当多的关于审计程序的细节的相关考点。如果不看真题,全身心扎在教材或者讲义里,是过不了审计的。学好审计,一定要把审计知识点打散,按照经济法那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学习,也就是把一个知识点背后的内容拆成1234才可以,比如针对某个程序,应当1234,目的是1234,可能会1234。逐个打散后,你会对知识点清晰很多,但内容也非常多,所以审计其实也是一门背诵+熟练运用的一门课。还有就是。审计内容,是考综合的大头,玩玩不可轻视。所以我一般建议审计放第二年,考完第三年直接上综合妥妥的。
3、习题班1遍,让你知道每章的重点在哪里。正常情况下,听完基础班你都找不着北,习题班会帮你提炼出每章的重点考点。
4、对照轻松过关1好好做题,查缺补漏。轻松过关很厚,做题是有选择性的。你看看真题大题的答案,每个大题5小问,每个问就是一行字,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所以,懂这个知识点并学会运用就好,不需要纠结那些太难的难以理解的东西。
5、串讲听一遍,加速后才几个小时。
6、看一看背一背考前六套题。
总结:基础班1-2遍(对照讲义和教材,画出1234,听不懂的地方可以第2遍)+习题班1遍+轻松过关1+研究6年历年真题+考前串讲1遍+看一看最后六套题
六、财务成本管理(按我说的做,必过)
以前的攻略都是推荐敬爱的陈华亭老师,然而世事无常,陈老师的意外离去让我们感到心痛不已。2017年我推荐的是郑晓博老师,理论实践都很出色的一个名师了,上课讲的当然是很好了。但是有这么几个问题:一是去年课时更新很慢,许多考生后面根本来不及。二是讲义很厚,超级厚,不太适合背诵。
推荐老师:李斌(适合基础不好的)、达江(适合财管基础好的)、郑晓博(如果晓博老师今年更新快一点,讲义薄一点,我还是愿意推荐他的)
1、基础班视频听1遍,对照讲义知识点一个一个的去巩固,不懂的地方听2到3遍。讲义必须100%掌握,每一个题条件反射都会做,觉得这么熟悉,这么easy,恭喜你过关了。(极度重要,另外财管这门课不仅仅是计算题,还有讲义上很多文字题不要忽略了,选择题三分之一都是文字题,而且不难,拿稳了就相当于多了个保险丝)
2、近六年真题做2遍,达到条件反射的地步,有必要让你知道考试考什么。(非常重要,近几年真是考的好简单)
3、习题班视频听1遍,讲义做1遍。(选做,没时间可以不做)
4、考前串讲听一遍。
5、考前东奥6套,选择题做完,大题看看。模拟题大题的难度,尤其是在真题不曾出现过的题型,你真的不用当真,太复杂的题真不会考,财管考试都考的非常基础,让你不敢相信,但是你做题速度一定要快快快。
总结:基础班视频2遍(搞定讲义每一题,必须会做)+搞定6年真题+习题班视频1遍(讲义和基础班以及真题的题目重复性比较大)+考前串讲1遍+看一看考前六套。
这门是非常好过的一门,但是大多数人反映难,其实等你通过了,就会发现其实它不难,但却是花时间最多的一门,一个是课件长,知识多,公式多,其实完成基础班和真题几遍复习后,你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其实真题考的都是基础知识基础模型,为什么很多人没通过呢?不是因为这些题目有多难,其实考的都是基础性题目,但是题量非常大,很多人都做不完!在平时看财管讲义以及做真题的时候,你需要做到的是,掌握已经出现的财管考试所有套路,说出来你都不相信,财管真题考试套路,在以前整体和讲义中都已经穷尽了,它不像审计战略税法那么变化多端,它的考试方向和套路都是死的,问题是,考试出了这个模型,你熟悉不熟悉?能不能看到题目立马下手做?如果上了考场,发现这个题有点熟悉,我得想想是哪个模型,那你就凉凉了。注意了,财管考核的不是深度,也不是广度,而是你对这个知识点的熟悉度,而是你的做题速度。
关于辅导书:
很多人都会犹豫,财管要不要买轻松过关一,要不要买经典题解,这个买不买看你自己,但是我建议先把我上面说的这些做完,对你就是本质的提高了,如果都做完了,可以买一本辅导书来检测检测(是一本)。(注意我说是检测,查缺补漏,不是以辅导书为核心,有些人讲义和真题都丢一边去了,疯狂做辅导书,做的天昏地暗,最后都不知道学了些什么,上了考场两眼一抹黑,连这章有几个知识点都没搞明白。现在的cpa考试,已经不是前几年的cpa了,考的都是非常非常基础。你需要做一棵树,扎根在大地上,不要被风带跑了)
(二)综合篇
综合考试每年通过率都有70%多是,所以说,只要稍微用心复习了,把重点内容背诵背诵了,基本都可以过的。
综合阶段的知识,你们在专业阶段一定都学过,综合阶段,就是把专业阶段里每一科里面的一些基础和重点知识拿出来,揉在一起考。所以,在综合阶段,一般情况你是学不到什么新知识的,在做综合题的时候,你用的都是专业阶段知识的基础,你复习综合阶段,其实只不过是在复习专业阶段的一些重点内容。(注意不是专业阶段的难点,难点几乎不考)(基本不需要具体计算,如果有,那也是很基础的)
资料:6-7年历年真题+东奥轻松过关(上+下+案例演练)+对应老师的讲义
综合分为上下卷
上卷:审计、会计、税法
下卷:财管、战略、经济法
复习方法如下:
1.先看一两年的真题,熟悉套路:别忙直接看书或者听课什么的,先把历年真题买来(或者去网上搜过来),第一步先看完2016或者2017年真题,看看真题是怎么出题的,又是怎么回答的。注意,千万不要害怕,更不要给自己设置心里障碍,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知识点还没看怎么就看真题呢?你要知道,你专业阶段都通过了,对照真题,很多就算你不复习,你都至少会做一半,有些不是不会,而是你遗忘了。
这个第一步,很重要很重要,会直接决定你后续的学习效率效果。通过看完一两年的真题,你就会发现,综合考试和你想象的大不一样,你只需要懂得这个知识点的大概,会简单运用,就好。(即使有计算,那也是很基础的,比如债务税前资本成本计算,直接给数据计算市盈率市净率等,计算不是关键,关键是让你说明市盈率驱动因素,优缺点,有一种从考计算题转为考问答题的感觉,所以考综合,文字性内容比计算性内容重要的多)
例如:
2019上卷:常见会计处理(储值卡消费处理、附质保条件销售、商誉减值、分期收款、多次交易形成企业合并。这些内容都是会计里考了不考的。而且,基本都是一两个分录就搞定,不会有大段大段的计算,一目了然)、常见审计程序(函证、存货、收入之类,老掉牙了)、常见税务处理(以旧换新增值税、环保设备所得税、研发加计扣除,全年一次性奖金)。可以看出,这些都是原来基础班中的超级重点,几乎没有偏的,而且难度较基础班大大降低。
2019综合下卷:问你这个案例是哪个生命周期,用swot分析一下看看?可转债的发行条件是啥?这个发行的可转债过程中哪些不符合规定了?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的几种观点分析一下?用企业价值评估两种方法宏观上分析一下这个案例,不用算要分析?这是什么并购类型,重组符不符合条件?
2.听一遍基础知识点的课+时刻背诵轻一上下册(注意千万不要去把专业阶段的课程搞一遍,那样太没意义)。综合阶段的老师,你可以选择你想听的都可以,比如陈楠,张敬富、吕鹏、金鑫松等,不管听谁的课,这里面的内容,你在专业阶段是肯定学过的,听课的目的,就是过一过脑子,有个印象,标注下哪些知识点是重点,说实话,老师没讲的的知识点,基本就不是重点,基本不用怎么看了。关键还是要把轻一那两本书好好背背,利用它,好好分析研究下真题。(想当年我还傻傻的把物权法这种东西复习了一遍,根本不可能考)
3.听一遍案例精讲班,听听看老师是怎么分析案例的。
4.对照近6-7年综合真题,仔细总结背诵真题答案。尤其注意分析综合真题中的答案,最最重要的是审计这门,那些标准答案,你必须自己好好总结,因为有些关于程序设计方面的答案,是作为知识点分散在教材和轻一上下册各处的,你不可能上了考场,再去思考怎么去设计程序,怎么防范,怎么给建议。
看了真题答案,你应该很容易就看得出来,哪些是凭借你的专业阶段的基础是可以写出答案的,有些是你编不出来的。我举个例子:
可以依靠你专业基础底子的有:判断公司采用发展战略的细分类型,并说明理由?
相信你心中很快就有这个图了,然后对号入座,用自己的话圆一下,这分就下口袋了。
你编不出来,必须要考前背诵的有:针对管理费用,可以采取哪些实质性程序?
针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可以实施哪些审计程序?接受政府受让的土地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可以在计算销项税额时予以扣除?
5. 做案例演练和模拟题,来查缺补漏:把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过了一遍,轻一上下册背的差不多,真题总结的差不多后,可以开始做案例演练,来查缺补漏,
6.冲刺串讲班还是需要听的,考前让你知道哪里是重点,进一步巩固。
综合总结:综合阶段,上下卷侧重内容不同、上卷会计、审计、税法,是需要你对专业阶段的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提炼总结的。下卷来说,知识点背诵内容较多,需要你会用模型去运用到案例中,综合考察能力高一点,但是也是套路性极强。多看看历年真题出的题,看看主要考点分布在哪几章,你就懂了。最后提醒一句啊,涉及的计算的就是简简单单的小计算,千万别死磕专业阶段难点,比如什么实物期权,什么企业合并抵消分录,基本不会涉及,考试不可能涉及一个很大的大题,让你搞一大堆会计分录最后来个合并抵消,根本是不可能的!别浪费那个时间了,还是多背背那些重点章节吧,当然不是说企业合并不考,去年不就考了一揽子交易,还有多次交易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了,为什么考它呢?因为指需要出一小段题干,一两个会计分录就可以搞定啊!
全文总结:重复是学习的老师,这句话在cpa中尤其重要,我相信每个通过注会的人回看下都会说,其实注会不难,真不难,难度真不高,就是量很大,容易遗忘,需要你不断地重复再重复,最终融入你的血液,也就形成所谓的“注会思维”,等到这些知识点,你也可以信手拈来,相信你离cpa就不远了。
朋友们,此去经年,山高路远。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