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书上有一座城,一座城里有无数个故事。
南京、杭州、苏州、上海、成都、延津、武汉和阿勒泰,
我喜欢的书里,有没有你挚爱的城?
专辑内容

1.南京 《我因此爱你》
“ 这些年,我过得不错/只是爱,不再恋爱/只是睡,不再和女人睡/只是写,不再诗歌
我经常骂人,但不翻脸/经常在南京,偶尔也去外地走走/我仍然活着,但不想长寿 ”
[闪耀]知道韩东,是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他写的《这些年》,深受触动。接着就去查看他的生平,翻看他的作品,了解到他生于南京,知道他是“第三代诗歌”的主要代表,还知道他写过很多小说,和贾樟柯一起拍过电影。
今天我要分享给你们的是韩东的诗集——《我因此爱你》。这本诗集具有“第三代诗歌”的典型特征,语言非常口语化,抒情的对象也多是身边的小人物:水手、妻子、母亲、哥哥、爸爸、朋友、孩子、士兵,和一些大大小小的贴近生活的“非人物”:马、野蜂、鱼、雾、骆驼、黄鼠狼和一条无人理睬的狗。
其实书里提到南京的句子不算多,也只有“玄武湖划船”、“经常在南京”这些切实的字眼。也可能局限于我只去过南京四次,有两次还是去考试,所以看不出来隐藏的地标。
此外,书中还有很多质朴又犀利的诗句,许多时日过去了,依然浮浮沉沉在我心里。
比如,“多少年,我狼奔豕突/又回到原地/变化不大/多少年,我鸡零狗碎/进三步退两步/空耗时光/多少年,我的野心/和我的现实/总不相称,一味地自我感动”。
看到这首的时候,心里一下子涌满了难过,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啊!
比如,“你静静地注视我/又仿佛雪花/开头把我灼伤/接着把我覆盖/以至最后把我埋葬”;
比如,“只要世界足够宽广/她走到天边也会回来”;
比如,“这是驶往苏州的火车——我知道它不会出轨/这是短途旅行产生的疾风/我知道身边的朋友不会丢失”;
比如,“我们长大,任凭偶然的风吹/偶然的人世像骰子摇晃/得出一个结果:一是一点血/六是两行泪/只有这是必然的”;
比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至少宇宙是满盈的”。
这些颓丧的、凡俗的、带点模糊憧憬的诗歌,适合深夜,适合你们和我。
以《写给亡母》的一小段作为结束语,愿我们所有人都能平凡快乐,赤脚奔跑。
愿你新的一生安好,
享受赤脚奔跑的解放。
愿平凡和朴实伴随你,
在清澈的穿村而过的河边。
你是一件完整而崭新的礼物,
献给世界和你自己。
我经常骂人,但不翻脸/经常在南京,偶尔也去外地走走/我仍然活着,但不想长寿 ”
[闪耀]知道韩东,是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他写的《这些年》,深受触动。接着就去查看他的生平,翻看他的作品,了解到他生于南京,知道他是“第三代诗歌”的主要代表,还知道他写过很多小说,和贾樟柯一起拍过电影。
今天我要分享给你们的是韩东的诗集——《我因此爱你》。这本诗集具有“第三代诗歌”的典型特征,语言非常口语化,抒情的对象也多是身边的小人物:水手、妻子、母亲、哥哥、爸爸、朋友、孩子、士兵,和一些大大小小的贴近生活的“非人物”:马、野蜂、鱼、雾、骆驼、黄鼠狼和一条无人理睬的狗。
其实书里提到南京的句子不算多,也只有“玄武湖划船”、“经常在南京”这些切实的字眼。也可能局限于我只去过南京四次,有两次还是去考试,所以看不出来隐藏的地标。
此外,书中还有很多质朴又犀利的诗句,许多时日过去了,依然浮浮沉沉在我心里。
比如,“多少年,我狼奔豕突/又回到原地/变化不大/多少年,我鸡零狗碎/进三步退两步/空耗时光/多少年,我的野心/和我的现实/总不相称,一味地自我感动”。
看到这首的时候,心里一下子涌满了难过,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啊!
比如,“你静静地注视我/又仿佛雪花/开头把我灼伤/接着把我覆盖/以至最后把我埋葬”;
比如,“只要世界足够宽广/她走到天边也会回来”;
比如,“这是驶往苏州的火车——我知道它不会出轨/这是短途旅行产生的疾风/我知道身边的朋友不会丢失”;
比如,“我们长大,任凭偶然的风吹/偶然的人世像骰子摇晃/得出一个结果:一是一点血/六是两行泪/只有这是必然的”;
比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至少宇宙是满盈的”。
这些颓丧的、凡俗的、带点模糊憧憬的诗歌,适合深夜,适合你们和我。
以《写给亡母》的一小段作为结束语,愿我们所有人都能平凡快乐,赤脚奔跑。
愿你新的一生安好,
享受赤脚奔跑的解放。
愿平凡和朴实伴随你,
在清澈的穿村而过的河边。
你是一件完整而崭新的礼物,
献给世界和你自己。
2.杭州 《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时幽赏: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试新茶,西溪楼啖煨笋,保椒塔看晓山,苏堤看桃花,等等。”
[闪耀]我读的郁达夫全集,是2017年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这册书收录了郁达夫很多经典名作,《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怀鲁迅》等。
涉及杭州最多的部分是第一辑,主要收录的是一些郁达夫自传性的文章,主题以其在富春县的成长历程为主。
后面第二辑还单列出一篇《杭州》,详述了杭州的起源、风俗和一些名胜。其中,大篇幅“吐槽”了杭州人,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我倒是觉得他引用的高濂的《四时幽赏录》里描述杭州四季的句子,是极具有杭州特色的(虽然我只去过杭州两次)——“夏时幽赏:苏堤看新绿,三生石谈月,飞来洞避暑,湖心亭采莼,等等”,当然也是极富美感的。
我自己最喜欢的是第四辑,就是本书的名字。《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用细致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穷知识分子和烟厂女工相互取暖的故事。小说的基调是哀愁的,是无可奈何的,就像他在文末写的“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的盖在那里”,让人怅然。
[闪耀]我读的郁达夫全集,是2017年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这册书收录了郁达夫很多经典名作,《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怀鲁迅》等。
涉及杭州最多的部分是第一辑,主要收录的是一些郁达夫自传性的文章,主题以其在富春县的成长历程为主。
后面第二辑还单列出一篇《杭州》,详述了杭州的起源、风俗和一些名胜。其中,大篇幅“吐槽”了杭州人,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我倒是觉得他引用的高濂的《四时幽赏录》里描述杭州四季的句子,是极具有杭州特色的(虽然我只去过杭州两次)——“夏时幽赏:苏堤看新绿,三生石谈月,飞来洞避暑,湖心亭采莼,等等”,当然也是极富美感的。
我自己最喜欢的是第四辑,就是本书的名字。《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用细致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穷知识分子和烟厂女工相互取暖的故事。小说的基调是哀愁的,是无可奈何的,就像他在文末写的“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的盖在那里”,让人怅然。
3.苏州 《浮生六记》
“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
[闪耀]提到和苏州有关的书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浮生六记》。沈复的家就在沧浪亭边上呢!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的自传体散文,卷一、卷二描述了他和妻子陈芸琴瑟和鸣、清风朗月的日常生活:夏日垂钓,作诗连句,赏菊品蟹,案头插花,叠搭盆栽,静室焚香…
卷三、卷四则画风骤变,讲述了家道中落后,沈复理想破灭、穷困潦倒的一生:颠沛流离,妻丧儿夭,无家可归,易儒经商…
书中出现了很多现在也有迹可循的地名:沧浪亭、西跨塘、醋库巷、仓米巷,这些熟悉的地名,对于长居苏州的我来说,倍感亲切,好像这样就可以假装我们也曾在不同的时代走过同一条路。
相比于沈复,我更喜欢陈芸。这是一个天生灵秀的女子,能题诗,会做鞋,能用小石头搭盆景,也可以想出把茶叶放在荷花苞上、再用雨水烹煮的雅致喝法。她还是一枚小吃货,自制的“双鲜酱”只看文字就让人垂涎。
[闪耀]提到和苏州有关的书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浮生六记》。沈复的家就在沧浪亭边上呢!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的自传体散文,卷一、卷二描述了他和妻子陈芸琴瑟和鸣、清风朗月的日常生活:夏日垂钓,作诗连句,赏菊品蟹,案头插花,叠搭盆栽,静室焚香…
卷三、卷四则画风骤变,讲述了家道中落后,沈复理想破灭、穷困潦倒的一生:颠沛流离,妻丧儿夭,无家可归,易儒经商…
书中出现了很多现在也有迹可循的地名:沧浪亭、西跨塘、醋库巷、仓米巷,这些熟悉的地名,对于长居苏州的我来说,倍感亲切,好像这样就可以假装我们也曾在不同的时代走过同一条路。
相比于沈复,我更喜欢陈芸。这是一个天生灵秀的女子,能题诗,会做鞋,能用小石头搭盆景,也可以想出把茶叶放在荷花苞上、再用雨水烹煮的雅致喝法。她还是一枚小吃货,自制的“双鲜酱”只看文字就让人垂涎。
4.上海 《繁花》
“ 我写信来是想表明,我们的见解并不相同……人已相隔千里,燕衔不去,雁飞不到,愁满天涯,像叶芝所讲,我已经“支离破碎,六神无主”。
我们不必再联系。年纪越长,越觉孤独,是正常的,独立出生,独立去死。人和人,无法相通,人间的佳恶情态,已经不值一笑,人生是一次荒凉的旅行。 ”
[闪耀]和上海有关的文字枚不胜举,海派代表张爱玲、王安忆的书这期不提。我想给大家分享另一本极富上海腔调的书——金宇澄的《繁花》。
《繁花》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读的书,人物形象多达上百个,时间线更是从六十年代一直延伸到九十年代。不过作者是以“说书”的形式讲述故事,大量使用人物对白,读起来很是通俗。
书的引子是九十年代上海饮食男女的声色犬马,开章又转成六十年代的上海旧梦和少年情谊。之后就在这两条叙事线中互相穿梭。
我自己其实更喜欢六七十年代这条叙事线,热腾腾的弄堂、洋气海派的洋房、漂亮的小囡、钢琴响起的声音、精致的邮票、破灭的生活,每个人的命运都随着这些意象的破碎,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喜爱诗集的忧郁少女姝华成了三个小囡的娘,爱穿白裙子的蓓蒂变成了一尾金鱼消失不见了,阿宝和沪生也开始过上市井生活…
多年以后,昔日旧梦坍塌成九十年代的纸醉金迷——有人住高楼,有人楼塌了,有人怀怪胎,有人生绝症…
到最后谁都逃不脱繁花落尽。
我们不必再联系。年纪越长,越觉孤独,是正常的,独立出生,独立去死。人和人,无法相通,人间的佳恶情态,已经不值一笑,人生是一次荒凉的旅行。 ”
[闪耀]和上海有关的文字枚不胜举,海派代表张爱玲、王安忆的书这期不提。我想给大家分享另一本极富上海腔调的书——金宇澄的《繁花》。
《繁花》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读的书,人物形象多达上百个,时间线更是从六十年代一直延伸到九十年代。不过作者是以“说书”的形式讲述故事,大量使用人物对白,读起来很是通俗。
书的引子是九十年代上海饮食男女的声色犬马,开章又转成六十年代的上海旧梦和少年情谊。之后就在这两条叙事线中互相穿梭。
我自己其实更喜欢六七十年代这条叙事线,热腾腾的弄堂、洋气海派的洋房、漂亮的小囡、钢琴响起的声音、精致的邮票、破灭的生活,每个人的命运都随着这些意象的破碎,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喜爱诗集的忧郁少女姝华成了三个小囡的娘,爱穿白裙子的蓓蒂变成了一尾金鱼消失不见了,阿宝和沪生也开始过上市井生活…
多年以后,昔日旧梦坍塌成九十年代的纸醉金迷——有人住高楼,有人楼塌了,有人怀怪胎,有人生绝症…
到最后谁都逃不脱繁花落尽。
5.成都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
“六月的成都充满生机,花开了,西瓜上市了,空气中弥漫着茉莉花的香味。入夜之后,总有些人在笑,另外一些人在哭,而我或在其中。生命不过是一场坟地里的盛宴,饮罢唱罢,死亡就微笑着翩翩飞临。当青春的容颜在镜中老去,还有谁会想起那些最初的温柔和疼痛?”
[闪耀]这本书我是熬夜看完的,真不愧是慕容雪村的成名作,看得人太上头了;而且书里提到了很多成都地名——文殊院、玉林路、岷山饭店、洞洞舞厅、锣锅巷、府南河、纱帽街,等等。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讲述了一群生活在成都的青年男女的社会生活与感情状态。
整本书的基调黄中带黑,流氓气十足。慕容雪村用刁钻诙谐的笔调直愣愣地打破真善美的伊甸园,不仅辛辣直白的性描写随笔可见,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面也毫不掩饰地全部曝光。
此外,慕容雪村对小说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如好色、冷漠又鲁莽的陈重,温柔又伪善的赵悦,理想主义的李良,世俗功利的王大头,哪怕是配角如赵燕、刘三,闭上眼也能想象到他们或风骚的姿势,或叛变时的嘴脸。
除了看故事情节和人物走向,穿插在文章中的,以李良口吻写的诗也非常有意思。如李良在发刊词中宣称的,“我们绝不沉沦。我们只选择两种死亡:辉煌,或者壮烈。”
似是一种反讽,他们这群人最终沉沦在物欲横流的都市里。
[闪耀]这本书我是熬夜看完的,真不愧是慕容雪村的成名作,看得人太上头了;而且书里提到了很多成都地名——文殊院、玉林路、岷山饭店、洞洞舞厅、锣锅巷、府南河、纱帽街,等等。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讲述了一群生活在成都的青年男女的社会生活与感情状态。
整本书的基调黄中带黑,流氓气十足。慕容雪村用刁钻诙谐的笔调直愣愣地打破真善美的伊甸园,不仅辛辣直白的性描写随笔可见,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面也毫不掩饰地全部曝光。
此外,慕容雪村对小说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如好色、冷漠又鲁莽的陈重,温柔又伪善的赵悦,理想主义的李良,世俗功利的王大头,哪怕是配角如赵燕、刘三,闭上眼也能想象到他们或风骚的姿势,或叛变时的嘴脸。
除了看故事情节和人物走向,穿插在文章中的,以李良口吻写的诗也非常有意思。如李良在发刊词中宣称的,“我们绝不沉沦。我们只选择两种死亡:辉煌,或者壮烈。”
似是一种反讽,他们这群人最终沉沦在物欲横流的都市里。
6.延津 《一句顶一万句》
“吴摩西和巧玲中午和晚上常吃的,是一人一碗羊肉烩面。要面不要饭菜,一是图个省钱;二是一大碗面外加羊肉,吃下也扛饿;三是烩面有汤有水,吃到肚子里也熨帖。”
[闪耀]阎连科、刘震云、毕飞宇三人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中原大地为背景,这次之所以选择刘震云作为河南的代表,是因为他的《一句顶一万》是以其家乡延津县为原型的,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书中的方言口语,都真实还原了二十世纪前期的河南农村。
《一句顶一万句》分为上下两部,两部的剧情线是一样的,都是丈夫为了寻找跟人私奔的老婆,不得不从家乡出走。
上部《出延津记》是半生坎坷的吴摩西,为了寻找跟老高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弄丢了养女巧玲,遍寻巧玲不得,心灰意冷之下离开了河南。
下部《回延津记》像是一个轮回,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为了寻找和姐夫私奔的老婆,意外走进延津的故事。
我实在太喜欢刘震云笔下描述的底层人民了,行业五花八门,拆开看就是文字版《寻找手艺》:木匠、皮匠、剃头匠、鞋匠、铁匠,赶大车的、卖豆腐的、做盐的、卖醋的、传教的、弹棉花的、劈竹子的、染布的、挑水的、做馒头的、做媒的...
此外,书中不仅涉及到大量的河南地名:新乡、济源、开封、郑州;还提到了很多本土小吃:胡辣汤、羊肉烩面、烙饼、炖肉菜、豆腐脑、凉粉...
说实话,每次看到吃喝描写片段,我就想回老家喝一碗胡辣汤,外加一盘水煎包。
[闪耀]阎连科、刘震云、毕飞宇三人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中原大地为背景,这次之所以选择刘震云作为河南的代表,是因为他的《一句顶一万》是以其家乡延津县为原型的,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书中的方言口语,都真实还原了二十世纪前期的河南农村。
《一句顶一万句》分为上下两部,两部的剧情线是一样的,都是丈夫为了寻找跟人私奔的老婆,不得不从家乡出走。
上部《出延津记》是半生坎坷的吴摩西,为了寻找跟老高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弄丢了养女巧玲,遍寻巧玲不得,心灰意冷之下离开了河南。
下部《回延津记》像是一个轮回,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为了寻找和姐夫私奔的老婆,意外走进延津的故事。
我实在太喜欢刘震云笔下描述的底层人民了,行业五花八门,拆开看就是文字版《寻找手艺》:木匠、皮匠、剃头匠、鞋匠、铁匠,赶大车的、卖豆腐的、做盐的、卖醋的、传教的、弹棉花的、劈竹子的、染布的、挑水的、做馒头的、做媒的...
此外,书中不仅涉及到大量的河南地名:新乡、济源、开封、郑州;还提到了很多本土小吃:胡辣汤、羊肉烩面、烙饼、炖肉菜、豆腐脑、凉粉...
说实话,每次看到吃喝描写片段,我就想回老家喝一碗胡辣汤,外加一盘水煎包。
7.武汉 《风景》
“河南棚子盖起了好些新房子。那些陈旧的板壁屋便如衣衫褴褛的童养媳夹杂在青枝绿叶般的新娘子之间。据说新火车站要修到建设大道的方向去,教堂般的汉口火车站从此结束它的使命。”
[闪耀]其实方方的《万箭穿心》更能代表武汉,由于之前分享过了,这次就给大家推荐她的另一部作品《风景》。
这本书的名字看起来很温柔诗意,其实内核非常冷峻、写实,真实还原了底层人民无情、残酷的人物关系和生存状态。
故事发生在汉口河南棚子里一个只有十三平米的板壁房间内,这里住着父亲、妻子和他的七男二女。
父亲混帮派,母亲妖娆风骚;儿子们有的当工人,有的扒火车偷煤,有的一直睡在床底,有的长埋地下…女儿们心理畸形,以身体谋私利。
这本书看得人特别难受,父亲把七哥当成畜生一样对待,围观的家人不但不制止,还跟着叫好,甚至模仿着开始新一轮的虐待。唯二正常对待七哥的两个家人,一个黄土埋身,一个郁郁不得志。
《风景》其实描述的是一个过去的旧照片一样的武汉,就像前面的引言一样,旧的存在结束了自己的使命,新的事物开始万象更新。
[闪耀]其实方方的《万箭穿心》更能代表武汉,由于之前分享过了,这次就给大家推荐她的另一部作品《风景》。
这本书的名字看起来很温柔诗意,其实内核非常冷峻、写实,真实还原了底层人民无情、残酷的人物关系和生存状态。
故事发生在汉口河南棚子里一个只有十三平米的板壁房间内,这里住着父亲、妻子和他的七男二女。
父亲混帮派,母亲妖娆风骚;儿子们有的当工人,有的扒火车偷煤,有的一直睡在床底,有的长埋地下…女儿们心理畸形,以身体谋私利。
这本书看得人特别难受,父亲把七哥当成畜生一样对待,围观的家人不但不制止,还跟着叫好,甚至模仿着开始新一轮的虐待。唯二正常对待七哥的两个家人,一个黄土埋身,一个郁郁不得志。
《风景》其实描述的是一个过去的旧照片一样的武汉,就像前面的引言一样,旧的存在结束了自己的使命,新的事物开始万象更新。
8. 阿勒泰 《我的阿勒泰》
“无论如何,春天来了。河水暴涨,大地潮湿。巨大的云块从西往东,很低地,飞快地移动着。阳光在云隙间不断移动,把一束束明亮的光线在大地上来回投射——云块遮蔽的地方是冰凉清晰的,光线照射的地方是灿烂恍惚的。这斑斓浩荡的世界。我们站在山顶往下看。喀吾图位于我们所熟悉的世界之外,永远不是我们心里的那些想法所能说明白的。”
[闪耀]李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她的文字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灵秀,普普通通的词语被她随意一组合,瞬间就有了灵魂。
《我的阿勒泰》是李娟早期的散文集,书里有琐碎细微的生活分享,也有苍茫辽阔的边疆风光;有豪放不羁的本地人,也有小心翼翼赶来的外地人;有兔子、马、猫和狗,也有蝗虫、蝴蝶、牛和花脸雀;有看弹唱会的快乐,也有零下42度的痛哭。
我喜欢李娟,不单单喜欢她纯粹、明快的笔触,还喜欢她坦然面对苦难的姿态。无论是在荒野中睡觉,还是摩托车在戈壁搁置,抑或置身在四面漏风的班车,这些可以想象的艰辛,统统被她轻描淡写。
以及,书末尾《唯一的苹果 唯一的诗》真是百读不厌。
[闪耀]李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她的文字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灵秀,普普通通的词语被她随意一组合,瞬间就有了灵魂。
《我的阿勒泰》是李娟早期的散文集,书里有琐碎细微的生活分享,也有苍茫辽阔的边疆风光;有豪放不羁的本地人,也有小心翼翼赶来的外地人;有兔子、马、猫和狗,也有蝗虫、蝴蝶、牛和花脸雀;有看弹唱会的快乐,也有零下42度的痛哭。
我喜欢李娟,不单单喜欢她纯粹、明快的笔触,还喜欢她坦然面对苦难的姿态。无论是在荒野中睡觉,还是摩托车在戈壁搁置,抑或置身在四面漏风的班车,这些可以想象的艰辛,统统被她轻描淡写。
以及,书末尾《唯一的苹果 唯一的诗》真是百读不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