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聊过故宫里金瓦红墙的红墙(http://www.lukou.com/userfeed/23745362),今儿再来说说金瓦。
大家都知道,故宫里多数宫殿的瓦顶皆以金黄色釉琉璃瓦覆盖。
在封建社会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里,建筑物的色彩上也要体现出来差别。屋顶颜色的等级自上到下依次为黄、绿、青、蓝、黑、灰。
黄色(尤其是明黄)琉璃瓦屋顶最尊贵,是帝王和帝王特准的建筑(如孔庙)所专用,宫殿内的建筑,除极个别特殊要求的以外,不论大小,一律用黄琉璃瓦。宫殿以下,坛庙、王府、寺观按等级用黄绿混合(剪边)、绿色、绿灰混合;民居等级最低,只能用灰色陶瓦。在北京城灰暗色调的映衬下,紫禁城的红墙金瓦得到极大程度的突现,气势恢弘,而强烈的颜色对比也成了“至上皇权”的最佳展现。

但是,紫禁城里不是只有黄色的房顶,由于有些建筑不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在规格上要低一个阶别。因此,有少数建筑用的是绿瓦或黑瓦.例如,南三所是皇子们居住的地方,故采用红墙绿瓦.论殿原是皇子们读书的地方,根据五行之说,青色即绿色,为木叶萌芽之色,象征温和的春天,方位为东,故用绿色琉璃瓦.庆时改做皇帝召见翰林学士、举行经筵讲学典礼的地方,所以屋顶也改用黄色.文渊阁是藏书楼,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黑色代表水的颜色,意在镇火,故为克水患,墙用青绿冷色,瓦用绿剪边黑琉璃.神武门内东西两侧原是章京护军值班所在,位北方属水,所以也用黑瓦。
像我们熟知的内务府、造办处、御膳房就更不可能用得上金瓦了。
下图南三所

南三所在这个位置,现在是故宫的办公室,不对外开放。顺便说一句前院是故宫机关食堂,路过可能有饭菜香。

文渊阁在这里

文渊阁还有个有趣的说法:传说紫禁城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为什么是这么个数儿呢?因为皇帝是天子,是天帝的儿子,天帝的宫殿叫紫薇宫,有一万间房,皇帝们不能和天帝老子一样多,就用了这么个无限接近的数儿。
那么这半间屋儿在哪儿呢?一般的说法是这半间在文渊阁。这怎么说呢?因为文渊阁不同于常规的中国建筑,为了中心对称用单数开间,但是又做了六开间,又希望看上去是对称的,所以一侧的一间做得非常狭小,看上去像半间房。
但是文渊阁是楼阁,外面看是两层,内部却是三层,而且还有三到四间的进深,这样算起来里面远远不止半间房,所以实际上它就是个楼梯间。
下面是传说中的半间房。

另外紫禁城中到底有多少间房呢?根据最新的统计,紫禁城现有房屋9371间。这还是现在统计的,已经非常接近那个传说中的数字了,所以我怀疑那半间房应该是确实存在的,具体在哪我们下次再聊。
前面我们说了,天帝的宫殿叫紫薇宫,为什么呢?是因为中国古代认为紫微星(即北极星)是众星之主,是帝星。因此古代皇帝总是推崇紫微星,故宫叫紫禁城也是这个原因。
古人认为北极星是紫薇垣中紫薇北极大帝的化身,由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相对稳定,北斗七星总是围绕它旋转,就如同紫薇北极大帝出巡天下所驾的御辇,因此在故宫也随处可见北斗七星的应用。

北斗七星在故宫的屋顶上也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呈现。
修建紫禁城时,把北斗七星布置在了紫禁城的中轴上。午门城楼上四角亭子上的圆球构成斗杓与华盖殿(中和殿)屋顶上的圆球、中圆殿(交泰殿)屋顶上的圆球、钦安殿屋顶上的宝瓶共同组成了北斗七星。
路过这些地方的时候可以注意下这些房顶上的细节。

接下来该说说故宫屋顶上的脊兽们了。
紫禁城的各座建筑的檐角上 都有或多或少的一排小动物, 它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 代表着各种神奇和美好的寓意。 同时, 它们的多少也代表着建筑的等级。

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这种小兽叫脊兽,也有叫跑兽的。他们一开始是起固定和防水的作用,发展到后来装饰意味和表明等级的意味更强一些。数目和种类基本上能表示等级。
太和殿就是老百姓口中的金銮殿, 它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建筑。 其实单从建筑的面积开间等方面来说和它可以一较高下的还有太庙大殿和长陵祾恩殿。 三座大殿的建筑形式一样, 大小也相仿,那为什么说太和殿等级最高? 最明显的特征就在太和殿的檐角上中国古代建筑檐角脊兽的多少。一般屋顶上最多一共有九个,而太和殿则装饰了十只。
中国所有古代建筑上的脊兽,有十个脊兽的,就是在太和殿上,所以说太和殿等级最高。
这多出来的第十只脊兽,叫行什。为什么叫这名儿呢?因为排行第十。
这名字起的是真糊弄事儿,可能是中国所有古建筑中只有太和殿八条垂脊上有八个行什, 再没有第九个,量太少了也就不值当上心取名儿吧。
行什就长下面这样,背生双翼,手持金刚宝杵的猴面人像, 颇像传说中的雷公雷震子,大概是防雷的象征。


除了行什,其他常见的九只脊兽都是谁呢?他们是:龙 凤 狮子 天马 海马 狻猊 押鱼 獬豸 斗牛 。

仔细看好这个顺序啊,这就是常见的《大清会典》规定的九脊兽排列顺序,一般的古建筑上都是这个顺序,如若数目达不到9个时,则依先后排列。
因为行什的存在,故宫的大部分导游到了太和殿是必定跟你说脊兽,说的时候他们就会按照这个顺序一溜儿背给你听:龙 凤 狮子 天马 海马 狻猊 押鱼 獬豸 斗牛 行什。
直接加上行什完事儿。
其实呢,我们仔细看看,就会发现 太和殿脊兽的真正次序是: 龙 凤 狮子 海马 天马 押鱼 狻猊 獬豸 斗牛 行什。
海马和天马(有翅膀)倒过来了, 押鱼(有鱼尾)和狻猊也换了次序。


这才是太和殿脊兽的正确次序,而且是八条脊上完全相同的次序,不像是一不小心搞错了。
太和殿檐角脊兽为什么是这么个不同寻常的次序呢?传说纷纭,但其实在脊兽的安装上,古代工匠们也并不是墨守成规的。
位于御花园的东北隅的玉翠亭, 细看脊兽 ,东西排列竟不一样。
东侧是通常的龙凤狮,西侧却是狮子打头,海马拖后,中间依然是凤。



玉翠亭在这儿

但凡花开季节,去故宫的游客必然会在这块拍一张这样金瓦红墙映春花的照片,我一看这色彩斑斓的瓦片基本就知道这是在玉翠亭拍的照片。

还可以买上一只故宫很有特色的脊兽冰糕,赏花吃冰。

脊兽前面打头的领队导游是骑凤仙人,也有叫骑鹤仙人的,但其实我一直管他叫骑鸡仙人,它的实际作用和脊兽一样。

脊兽后面押后的是戗兽,戗兽是兽头形状,将戗脊分为兽前和兽后,兽头前方安放蹲兽,其作用和垂兽相同,起到固定屋脊的作用,同时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戗兽越多,级别越高,而且数目都是奇数(奇数表示“阳”,表清白),其中以九件等级最高,成为“走九”,另外还有“走七”或“走五”,最低用“走三”。

屋顶上除了脊兽,还有正脊两端的呑脊兽叫做正吻,也叫螭吻、 鸱吻、大吻。

我以前说过他的故事,刚刚一搜,发现图片全挂了,那我就再赘述一遍好了。
鸱(chi,第一声)尾是传说中无角龙,据传它尾巴一翘,便要喷水,正好保护易燃的木材。这种克制的手法叫做“厌胜”。
宋代以后,鸱尾巴变成了鸱嘴巴,一个龙头嘴衔屋脊。
到了明清时期,鸱吻被升级为龙的九子之一,又叫螭吻, 清代翟灏《通俗编》里说道:“(九子)二曰螭吻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 螭吻的性格“好望好吞”,好望令他爬上屋顶,好吞让他咬住屋脊,于是工匠便一剑把它牢牢的钉在了屋顶上,一旦着火,让它喷水即可救灾, 所以它又得名“吞脊兽”。
鸱吻不幸被永远钉在了屋脊上,而在屋檐下,用梁头雕刻的另一只望兽,传说就是他的妻子鸱太太。
鸱吻和妻子十分恩爱,所以她看到丈夫被人们钉在了屋顶上,这个心疼啊,可是她害怕人们也用那个剑钉住她,于是她就悄悄地藏在了屋子的檐角下面。
鸱太太平日里一直躲在屋檐下,默默守候着丈夫,每逢风雨交加,大家都躲在屋里的时候,鸱太太才敢从屋檐下跑出来,游上屋脊,环绕着夫婿徘徊,替丈夫拭去雨水,抚慰他,说些温情的悄悄话。
他们的位置就是图上这样啦 。

当然,这是一个传说,鸱太太一般在建筑上我们都叫她套兽,实际上这两个神兽为什么要出现在屋顶呢?
原来,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用木头建造的,为了防止雨水和雷火破坏,所以在屋顶上铺火设瓦片,安装筒瓦来保护,鸱吻和鸱太太在的地方非常重要,所以人们就用更大更好的陶砖来保护,为了美观,才把它们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因为鸱吻位于房屋最高的地方,所以古人十分重视它的安装。要专门举办“迎吻”的仪式。至于鸱吻的式样,虽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它的大小却区分出等级来,有的是一块陶砖,有的是五块陶砖拼成的。这要视吻的大小来决定。像太和殿顶的鸱吻就是由十三块陶砖拼合组装成的,高3.4米,厚32厘米,重4.3吨。

小小的痴情套兽鸱太太

仔细看太和殿顶上的鸱吻,咦?上面还有一条铜链子,这又是什么呢?

这是吻链,无论是皇宫、皇陵,还是与皇家有关的重要建筑(如太庙、寿皇殿等)的正吻上都安有吻链。它有什么作用呢?因为太和殿曾经遭到13次雷击,有5次打在鸱吻上,所以很多人以为吻链是避雷的,其实并不是。吻链与避雷毫无关系。要避雷,需将电线埋入地下,这样才能将电引到地里,才能起到避雷作用。而吻链下端只到瓦垅,所以根本不能避雷。更何况古代还不懂得避雷的原理。

吻链也叫吻索,在清宫档案中叫“见广识大”。它真正作用其实是固定鸱吻。
比如像图上这样,万一如果遇到地震或者其他灾害,导致鸱吻稍微向右边偏移,左边的吻索就会紧紧抓住他,然后房子就不会马上塌掉,给工匠留下一定的修复时间。

它包括三个部分:即上端的如意形的镀金铜板、镀金索链子、与瓦垅相结合的铜钉。
上端的如意铜板叫“带”,索链子叫“桄”,下面的铜索钉叫“螭”。

仔细看太和殿顶上的鸱吻,除了吻链,还有一些粉红色的痕迹,那是粘合剂,这么来的呢?这就要说到故宫的屋顶是总所周知的光滑和干净了。
其实我们看的中国古建筑多了,就知道时间久了,瓦片上其实很容易生出一些野草。
这些野草是古建筑的大敌,它们会导致瓦拱松动,雨水灌进去的话,可能会使木头的梁架糟朽,时间久了,房子就塌了。
因此故宫的工作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把所有的瓦揭开,把草根拿出来,把古建筑修好,然后把缝都抹严实了,不让草籽再进去。
这就是这些粘合剂这么明显的原因。
没有草的原因清楚了,但是故宫房顶为什么鸟屎都很少见呢?
一来呢,有工作人员定期辛勤打理。二来,据说还要归功于古人的智慧。
故宫大多数宫殿屋顶的设计都是不利于鸟类驻足停留的设计,而且屋顶的瓦砖大多数采用琉璃瓦,那上面的光滑程度可见一斑啊。而除了表面光滑以外,屋顶的建筑还是参照了一定的倾斜角度,而且当年的工匠们还采用了一种名为“莺不落墙顶”的设计方式,意思就是说,在这样的屋顶上,就是这样的屋顶的设计,让莺都不能落在上面,也就是说,这样的设计本来就是为了防止鸟类的停留。提出设计方式外,工匠们根据这一要求,将屋顶上的正脊或者是垂脊,每一块砖瓦的距离的间距都设计得比鸟类的脚间距要大,这样当鸟类想要停留在上面的时候,都难以停留,只能稍作停留匆匆飞去。


不过这种“莺不落墙顶”说法基本上专家都不太认同,认为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
光脊兽上是避免不了被小鸟的排泄物点睛了,因为他们就很好抓住,我去故宫随便拍都有一堆小鸟儿抓着戗兽触须的照片。


接下来就要说到故宫屋顶的样式了。
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从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各方面均严格遵照传统等级礼法,故宫的屋顶尤其体现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除了颜色、脊兽等,形制的多样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明清皇宫主要建筑屋顶建筑风格大致分类,分别有庑殿式屋顶、歇山式屋顶等。皇帝皇后居住的地方或皇帝举行重大仪式、册封的地方多为庑殿式屋顶,如乾清宫、坤宁宫、太和殿等。庑殿式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庑殿顶。太和殿的重檐庑殿式顶,则更是古代建筑屋顶中的顶级形式。皇宫或宗庙中的主要配殿多为歇山式屋顶,若处于中轴线上时,则占据较次要的位置。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等。歇山式建筑仅比庑殿建筑低一个等级,是宫殿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
这么说估计大家都一脸懵,这都什么样儿啊,我把故宫能见到的几种跟大家举一些例子。
庑殿式屋顶
代表建筑:太和殿、弘义阁

庑殿式屋顶是中国各种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使用,但在福建沿海地区和琉球群岛的民居为了防风也采用庑殿式屋顶。

太和殿
庑殿式屋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被称为五脊殿。又因为庑殿式屋顶有四面斜坡,所以也被称为四阿顶。

乾清宫
庑殿式屋顶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指的是在屋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

弘义阁
故宫的太和殿、乾清宫就是重檐庑殿式屋顶,而弘义阁、体仁阁则为单檐庑殿式屋顶。

体仁阁
歇山式屋顶
代表建筑:太和门、东西六宫

歇山式屋顶共有九条屋脊,其中包括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太和门
歇山式屋顶的出现晚于庑殿式屋顶,在规格上也次于庑殿式屋顶。

保和殿
歇山式屋顶也分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指的是在基本歇山式屋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和重檐庑殿式屋顶的第二檐大致相同。

东六宫之景仁宫
故宫的太和门、保和殿、乾清门就是重檐歇山式屋顶,而东六宫、西六宫则为单檐歇山式屋顶。

西六宫之储秀宫
硬山式屋顶
代表建筑:内阁大堂、丽景轩

硬山式屋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
硬山式屋顶的左右两侧多用砖石垒砌山墙,且高出屋顶。屋顶檁(lǐn)木不外悬出山墙,屋面夹于两边山墙之间。

内阁大堂
故宫中的内阁大堂和丽景轩就是硬山式屋顶。

丽景轩
卷棚式屋顶
代表建筑:休元殿后抱厦

卷棚式屋顶又称元宝顶,为双坡屋顶,其特征在于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脊,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形成弧形的曲面。
卷棚式屋顶多用于园林建筑,在宫殿中多用于太监、佣人等所居的边房。故宫休元殿后的抱厦就是卷棚式屋顶。

休元殿后抱厦
攒尖式屋顶
代表建筑:中和殿、万春亭

攒尖式屋顶的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宝顶),常用于亭、榭、阁、塔等建筑。

中和殿
攒尖式屋顶按檐数可分为单檐和重檐,按形状可分为角式攒尖和圆形攒尖。角式攒尖式屋顶又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等几种样式。

御景亭
故宫的中和殿、御景亭就是四角攒尖式屋顶,而御花园中的万春亭则为圆形攒尖式屋顶。

万春亭
盝(lù)式屋顶
代表建筑:钦安殿

盝式屋顶的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平顶,下接庑殿式屋顶,形成四角形或八角形屋面。故宫中的钦安殿就是盝式屋顶。

钦安殿
十字脊式屋顶
代表建筑:角楼

十字脊式屋顶是由两个屋顶九十度垂直相交而成,可以是悬山式(与硬山式类似),也可以是歇山式。故宫的角楼就是十字脊式屋顶。

角楼
故宫屋顶等级差不多就是这样,
第一级:重檐庑殿式,太和殿、乾清宫
第二级:重檐歇山式,太和门、保和殿
第三级:单檐庑殿式,弘义阁、体仁阁
第四位:单檐歇山式,东六宫、西六宫
第五位:硬山式,内阁大堂、丽景轩
第七位:卷棚式,休元殿后抱厦
无等级:攒尖式,中和殿、御景亭、万春亭
无等级:盝式,钦安殿
无等级:十字脊式,角楼

好啦,屋顶就聊到这里,其实本来天花板之类的,我也打算归类到屋顶来说的,但是篇幅太长就算了。
以上就是禁宫旧闻的第六篇~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