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学,当兵5年,退役后回到职场求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小伙子个高长的帅,谈吐也不错,苦于家境贫寒,出来社会唯一追求是高薪。因为没有职场经验,也没有职业规划,在网站上投简历时,看到哪些岗位给的薪资高就投哪些。
可想而知,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职场小白,能给与高薪的无非就是销售。在面试了N家单位,对比了各类行业后,吴同学成功入职一家金融公司,该金融机构当时在国内市场排名前三。人经理跟他面试的时候,谈到薪资这块,是非常胸有成竹的,部门人均工资15000+,保证你在入职2个月后能月入过万。
吴同学欢欢喜喜入职,第一个月培训期,拿了无底薪4000。第二个月开始,经理就跟他传授秘诀,想要业绩高,得先把身边亲戚朋友拉进来投资。你看谁谁谁,这个月拉了5个朋友,光提成就将近两万。每一天早会,经理都会跟大家各种灌输成功学、各种洗脑。
大家很好奇最后欧怎么样了?在吴同学入职半年后,这家公司被工商局查封了,老板股东全都携款潜逃,而可怜的吴同学却面临着被亲戚朋友催债的下场。
这个是我身边发生的一个真实案例。其实吴同学当时在选择这份工作的时候,我就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过他,要谨慎,可惜他当时的理智被赚钱的欲望霸占了。
故事讲完了,先跟大家讲一下如何擦亮眼睛识别出这些高风险的企业。
(1)部分行业要谨慎选择。
比如说金融业。十个金融行业8个都不靠谱。我有个老乡,在社会上混了多年后,利用手头的资源和人脉,和朋友合伙开了一个金融公司,取名XXX金融集团,办公地点位于5A级写字楼,办公场地将近800平。光看名字和办公场地会觉得是一个很大的公司,然而实际上呢?就几个业务员和催收员,做的业务就是放高利贷,帮别人做催收。对于这种金融行业,也不是说要一棍子打死。除非你有非常可靠的证据能表明这家公司是正规的,从事的业务是被国家认可的,工作是安全的,否则别轻易选择。
(2)求职时,不要只看别人官方的宣传介绍,而要通过百度等方式去挖掘非官方的消息。
比如,现在很多人在面试前,会搜搜该公司的网站、微信公众号,要是网站上任何消息都没有的,尽量不考虑,要么是太小要么是皮包公司。要是官方宣传包装的很好,也要多渠道去了解公司,这种包装造假的成本是很低的。比如金融公司,动不动就打着和某某银行合作,银行是担保单位,这种时候一定要懂得分辨真伪。
(3)当一个公司给你的薪水远超市场价时要慎重。
当然,这种情况,排除BAT、华为那些大公司。比如一个应届毕业生找行政类的岗位,市场薪资在3000-5000之间。这个公司说可以给到你7000,这个时候千万别洋洋自喜,觉得是自己能力很强,很有可能,公司只是打着7000的噱头拉你入坑。
(4)一旦发现公司有强劲的洗脑文化、员工老板行踪鬼鬼祟祟、公司业务坑蒙拐骗时,立刻离职,不要犹豫。
这种可能不是触犯国家法律的风险行业,但对个人发展来说,是百害无一利的。现在的骗子公司,手法也越来越高端了。不像以前很好识别,他们善于伪装自己,把自己包装的高大上,专门对特地的人群下手:刚出校园大门的职场小白,一心想赚大钱的年轻人,为了赚钱可以抛开道德的小人。
对于HR从业者,对于这种高风险行业,我的看法是躲得远远的。
尤其是当你意识到了公司的业务是存在风险的,就别在帮公司助纣为虐,把更多的求职者往火坑里推了。要相信一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记得前年,我在招聘一名招聘主管时,遇到了一个从金融公司出来的HR,在金融公司干了2年,招了将近100个销售。当时问到他离职原因时,他说是公司爆雷了,没办法,才出来找工作。当时那份工作给他的待遇是12000,而应聘我们家的岗位薪资是5000。
当时,我问了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问题“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入职那家公司吗?”这个小伙子不假思索的说“肯定愿意啊,那么高的薪资在市面上很难找的。”其实小伙子的综合素质很好,工作经验和我们的岗位匹配度也高,但因为这一句话,我决定永不录用他。因为他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存在很大问题。